第225章 澳督来信
马士加路倒是不在乎那些许的钱财,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趁这个机会,帮助弗朗机人取得濠镜澳的所属权,真正地帮助弗朗机人得到濠镜澳。
马士加路随后便通过教会去联络了徐光启和孙元化,虽然之前从濠镜澳跟孙元化去大明京师的那些泰西工匠中,有很多都是他们安排的手下,如今这些手下也大多都在大明朝廷中任职,但是毕竟都是技术岗,联络他们也没有用。
所以还是直接联络徐光启和孙元化比较好,毕竟他们师生二人如今可都是大明的重臣,徐光启更是大明的内阁首辅,那是真正能够说得上话的。
马士加路的信很快便送到了徐光启和孙元化的手上,当然,在信中马士加路并没有直接提起他想要就泰西人商船屡遭毛文龙劫掠,想要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的事情,而是说他想要代表弗朗机向大明进行国事访问,拜见大明皇帝。
若是按照礼数,马士加路不过是一介总督,还是大明不承认的总督,他哪里有资格代表弗朗机人对大明进行国事访问,况且马士加路手中又没有弗朗机皇帝的国书。
不过毕竟马士加路是通过教会联系的徐光启和孙元化,师生二人感觉还是无法拒绝教会的请求,毕竟当年孙元化去濠镜澳采购红夷大炮,招募泰西工匠的时候,教会也是提供了很多帮助的。
所以徐光启和孙元化最终还是决定,去面见皇上,向皇上禀明马士加路想要到京师拜见皇上的请求。
朱天启听说有位弗朗机人总督想要前来京师拜见自己倒是也没有多想,毕竟自他派孙元化前往濠镜澳采购红夷大炮、招募泰西工匠开始,大明与濠镜澳的弗朗机人便进入了“蜜月期”,弗朗机人对大明的讨好之意也是日渐明显。
但是当他听说这个弗朗机人名头是濠镜澳总督之后,脸色便瞬间阴沉了下来,他不是不知道弗朗机人想把濠镜澳据为己有,也不是不知道弗朗机人在濠镜澳设立总督府,派驻总督。
但是弗朗机人可以偷偷这么干,他也可以假装不知道,可这个马士加路竟敢堂而皇之地把自己濠镜澳总督的名头写在给大明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的信上,还想要顶着这个名头前来大明朝拜,这就有些猖狂过头儿了吧?
朱天启冷笑着点了点头,心中暗道:“很好,既然是你们要把濠镜澳的事情搬到明面上来,那咱们就放到明面上好好聊聊吧!”
朱天启随即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去告诉这个马士加路,进京访问就不必了,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大明帮忙,可以直接说,朝廷念及之前弗朗机人对大明的帮助,大明也会帮弗朗机人解决麻烦的!”
徐光启倒是也没有多想,按照朱天启的吩咐,给马士加路写了一封回信。
马士加路见信之后,倒是也没有表现出失望,反倒是因为大明皇帝对弗朗机人表现出的友好态度而感到兴奋,所以他便直接把弗朗机、和兰和英国三国人的商船遭受毛文龙劫掠之事写在了信上,并表示希望大明能够就此事给予大家一个解释。
而与此同时,朱天启却已经开始拉着内阁商议改革市舶司,建立大明海关之事了,虽然现在办这件事,还有些时机不太成熟,但是朱天启受到马士加路的“刺激”之后,已经忍不住把此事提前了。
其实以现在朱天启的一言九鼎,他要改革,已经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了,而且也能确保政令可以推行下去,只不过此事难的不是改革市舶司,而是全面开放大明的海禁。
虽然自隆庆开关以来,大明就已经算是解除了海禁,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隆庆开关是相当保守的,只开设了个别的通商口岸而已,大明的海禁政策依然延续着。
而如今,朱天启想要全面开放海禁,势必会遭受朝中那些老顽固们的反对,拿出“祖宗成法,岂可废除”之类的话来怼自己。
不过朱天启也已经想好了对策,大明之所以执行海禁政策,不就是因为沿海的倭乱严重吗?如今倭国都快被自己灭国了,还有个毛线的倭乱?
当然,朱天启也知道,所谓倭乱并非倭国的合法公民,都是些浪人和倭国的土匪流寇组成的海盗团伙,甚至他们的头目还是明人。
但是这都无所谓,反正那些大臣们只知道有倭寇为害沿海府县,他们也不清楚倭寇的成分,自己以倭国即将灭国,未来都不会再有倭患为由是绝对能够怼回去的。
再者说,如今大明的水师已经雄起了,完全有实力击溃任何一支海上势力,制霸大明周边的海域,以后也确实不会再担心有倭寇、海盗赶来大明劫掠。
其实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天启对此事看得远比这帮冥顽不化的大臣们清楚,大明之所以会闹倭乱,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大明的“海禁”政策给闹的?
朝廷施行海禁,闭关锁国,看起来似乎断绝了与海上的往来,便不会再有倭国人和泰西人来犯,可以保证大明国土与国民的安全,实在大谬!
大明此举完全就是自毁长城,放弃了自己的万里海疆,把本来握在自己手中的制海权给放弃掉,那么大明周边的海域能不乱吗?那些倭寇、海盗们能不猖獗吗?回想一下永乐一朝,大明的舰队纵横四海的时候,附近有倭寇和海盗作乱吗?
如今大明的航海事业再次迎来了新的繁荣时代,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把制海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要利用制海权为大明带来利益。
改革市舶司,建立大明海关的政令很快便在南北两京和各大沿海府县推行开来,但是开放海禁之事,因为确实朝中有很多大臣反对,所以只能分阶段,分步骤的逐步放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