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信纲敢说,若是德川家光真敢答应大明的条件,将天皇的称号给换掉,必将激起万民激愤,令德川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很可能最终德川幕府的统治都将受到威胁。
松平信纲望着徐光启,试探地问道:“我国的‘天皇’不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并非真正的掌权者,国政大权历来是委托给幕府代为执掌的,而且‘天皇’称号也只在我倭国境内使用,从来都不敢对外宣称,尤其是对贵国,历来都是以‘倭奴王’自称的。
所以能不能将此项稍微更改一下,不必理会‘天皇’一事,改为册封幕府将军为倭奴王,如此一来,以后作为贵国的藩属,倭国也可以更好地听从贵国的号令!”徐光启听完松平信纲的话,不由得笑了笑,随后便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此案之上所开列的诸项条件,一字不改!”
这事儿可是皇上亲自嘱咐过的,而且皇上也说了,不必在意倭国的感受,跟他们讨价还价,他们要么就答应大明的条件,要么就接着打丫的!
松平信纲顿时无语了,这哪儿是谈判啊,这简直就是在签投降书,上面没有一条儿对倭国有利的条件,自己若是在这上面签了字,回去得被倭国人给骂死,遗臭万年啊!
见松平信纲难以下定决心,徐光启便起身说道:“此事还应从长计议,既然今日你无法代替贵国做主,咱们便暂停谈判,你先与贵国元首商议好了,再给我答复吧!”
松平信纲只好答应,送走了徐光启之后,松平信纲便赶忙派人把明国的谈判方案抄录了一份,带回了倭国去,等候倭国的答复。
而于此同时,驻扎在济州岛上的明军也没有闲着,李邦华已经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派出一支一千人的小船队,驾战船三十艘南下前往琉球国,驱逐琉球国各岛屿上的倭国人,拒不撤离琉球国的倭国人,格杀勿论。
琉球国最近也是人心惶惶的,虽然蔡锦带回了大明愿意出兵帮助琉球驱逐倭国人的消息后,琉球国王尚丰和琉球大臣们都十分兴奋。
然而还不等大明的大军赶到,便听说北边倭国的大隅列岛被济州岛的大海盗毛文龙侵占了,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琉球国更是君臣上下都人心惶惶了起来。
毕竟毛文龙跟倭国人比起来,更是让人闻之色变,入侵琉球国的倭国人好歹也是正规军,做事总归还是有底线的,不会做出烧杀抢掠,惨无人道之事,而毛文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海盗,所过之处,那是鸡犬不留的。
琉球王尚丰顿时就急了,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派蔡锦去大明求援,竟然还会形成这样的连锁反应,明军南下,竟然还把占据济州岛的毛文龙给吓得难逃到了这里,如此一来,琉球国便直接暴露在了毛文龙的兵锋之下。
而且随后传来的消息更是对让尚丰寝食难安,本来他还认为明军很快就能赶到琉球,只要明军赶到,毛文龙就会逃得远远的,琉球也就安全了。
可是现在明军竟然与倭国在长崎打起来了,而且看样子大明与倭国之间的纠纷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而琉球国便被晾在了一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北边的毛文龙袭击。
而就在琉球国君臣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明军到了,听闻明军到达琉球的消息后,尚丰顿时转忧为喜,亲自带人前去迎接。
随后,明军便开始跟随琉球大臣蔡锦的带路,开始在琉球国内全境驱逐和抓捕倭国人,随后一千明军也分别在琉球的各个岛屿上驻扎留守,琉球国王尚丰特意嘱咐蔡锦一定要招待好明军,给予的粮饷支应都是从优的。
琉球国的危机终于得以解除了,然而大明与倭国之间的纠纷还在继续,幕府因为大明所提出的这些谈判条件又再一次吵得不可开交了起来。
如今倭国在位的天皇是明正天皇兴子,她是上任天皇后水尾天皇和中宫德川和子的第二皇女,如今只有九岁。
她的母亲德川和子是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女儿,也就是如今的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姐妹,如此一来,明正天皇兴子便是德川家光的亲外甥女,与天皇成为一家人,这可是自德川家康以来,德川家三代人努力的结果。
因为这层情缘关系在,其实大明要册封天皇,还是册封幕府将军,对于德川幕府来说都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唯独难以令德川幕府接受的便是大明要求倭国取消“天皇”称号这一项。
“天皇”已经传了上百代,在倭国子民的心目中有着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不论谁作为倭国的掌权者,都无法撼动“天皇”的地位,更不要说将其取缔了。
即便是德川幕府,也只能是通过与天皇家进行联姻的方式,将自家的血脉与天皇进行融合,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而不敢直接将其取而代之。
所以说到底,德川幕府压根儿就不敢答应大明所提出的这项条件,除非他们不想在倭国继续作为掌权者,继续在倭国混了。
而让德川幕府为难,无法接受明国的谈判条件,便是朱天启的目的,因为朱天启压根儿就不想跟倭国和谈,他就是要通过战争手段将倭国彻底摧毁,所以这谈判方案上的每一项条件都是他深思熟虑后开列出来的,可谓是条条都直指要害。
而且因为朱天启所开列的这些条件太过苛刻,即便德川幕府能够克服万难,非要答应所有的条件,朱天启也不担心,因为如果德川幕府真敢那么干,朱天启刚保证,倭国随后便会天下大乱,甚至不用明军介入,他们自己都能打得国破家亡,大明只管等着去“摘桃子”就行。
在等候倭国答复的这段时间,朱天启也在关注着北方的情况,他已经给袁崇焕下令,让袁崇焕敦促赵率教和祖大寿继续向东,向北进军,要把东西伯利亚全境给占领了。
而西西伯利亚这边,满桂大军与罗斯军队的对峙终于也有了结果,罗斯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抛弃了在乌拉尔山下修建的这座棱堡城,撤军回莫斯科去了。
满桂也不客气,当即便派出一队人马,下山将这座棱堡给攻占了下来,作为明军的前方阵地,如此以来,乌拉尔山脉的防线便更加稳固了。
而此时的罗斯国却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应对东方的明军了,罗斯国的西方和南方出现了新的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将罗斯国的军队从东方的乌拉尔山脉一带撤回,以应对莫斯科这边更受罗曼诺夫王朝重视的情况。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