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军骨干不乏陕人,与大西军相似,而赐姓藩骨干多为闽人。不少人认为,赤军与其同大西军争雄,不如先弱后强,先东征福建,拿赐姓藩练手。战争年月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永历朝廷没有威信,各藩镇之间想要和衷共济,几无可能。

丹初却始终觉得,大西军虽然强大,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人貌合神离;赐姓藩虽然弱小,朱成功威望极高,藩内无人能挑战他的地位。

赐姓藩海师天下无敌,在海上来去自如。与其与赐姓藩冲突,不如与大西军争雄。

瞿式耜一向敌视农民军,说道:“孙可望跋扈不臣,自封秦国国主,至今不奉朝廷敕令。赤军北伐江西,若是进展快的话,有望赶在西军之前占领九江、湖口。届时,赤军再恢复江南,更为有利。”

“国主已与赐姓联姻结好,自不便再东征福建。”右参政王化澄说道:“赐姓陆师孱弱,无力威胁粤东。赤军北伐江西,除了要对付鞑子,还要防备西军。稳住了赐姓藩,北伐江西将更有把握。”

是这么个道理。问题是,北伐江西殊多不便,丹初心里颇有顾虑。

首先,北伐江西只有一条路,从广东南雄府翻越大庾岭,通过梅关进入江西南安府。大庾岭为五岭之首,翻越不易,粮草转运困难,无水利之便。

其次,过了江西南安府,再往前就是赣州府。赣州是有名的坚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易守难攻。别说用云梯攻城了,用红夷大炮、穴地攻城都难奏效。除了长期围困,逼迫守军粮尽,丹初想不到更不好的攻城办法。

再次,清军防备甚严,在赣南设置了南赣巡抚、南赣总兵,统理南安、赣州两府军政。为防备赤军北上,清廷还令满洲老将珠玛喇、靖南王耿继茂镇守赣州。

……

“李定国三蹶名王,声名大噪。有诗传唱,曰‘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我们情报局判断,孙可望气量狭窄,与定国必生嫌隙。不久之后,西军内部或将生变。”

冯加礼继续说道:“李定国虽在衡阳大捷,但斩杀并不多,主要是尼堪统率的前锋鞑子。这其中别有隐情。”

李定国善用兵,当初部署衡阳战役的时候,策划甚密。原议由马进忠、冯双礼移军白杲市,李定国率主力驻衡州。待清军主力过衡山县,马、冯抄至敌后,与定国南北合击,有望全歼清军。

孙可望嫉妒李定国大功告成,密令冯双礼退宝庆,马进忠也随之撤走。李定国虽击毙清军主帅尼堪,却因孙可望的拆台,不仅无力追击清军,反而有孤军深入的危险,虽有衡阳大捷,却只得被迫放弃了衡州。

对刘文秀,孙可望亦挟私打击。保宁战役后,孙可望本该向四川增兵,支持刘文秀继续经营四川,同吴三桂的清军对峙。

但孙可望落井下石,趁机解除刘文秀的兵权,把刘文秀发往昆明闲住。刘文秀本人心灰意懒,不少大西军将领也愤慨不平。

大西军有变,赤军不受掣肘,不妨去江西试探一番。丹初尚未下定最终决心,决定先动员虎贲镇、第二镇两镇八万兵马,预作北伐准备。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