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宋人

曲端这边打下府州,另一边李良辅就开始按照计划率领卢龙军攻打麟州,河东凸出来的这两处州地重要之处在于易守难攻,大量的堡寨体系一旦忽略过去,马上就会成为祸患。

攻打府州的时候,曲端带着安西军猛攻城头,刘陵还带着自己的镇北军精锐在后压阵,两军都在,因此不到一日就攻下了府州城,等城池一破不到两日内,刘陵的使者到府州其余各处都是传檄而定。

但麟州那儿却出了意外。

“麟州守将是谁?”

“此人名叫孙翎,知麟州军事,不过是临时任命的官儿。”

刘陵沉默片刻,冷声问道:“一个临时任命的官儿?李良辅是跟我三年的军中大将,他手下的卢龙军都是我汉军精锐,他凭什么有脸派人回来报告说打不下?

麟州城有个孙翎,所以打不下,那麟州境内其他城池军寨里面是不是都有一个孙翎?”

使者躬身不敢说话,刘陵站起身,帐中其他将领文官都默默低下头,听见汉王吩咐道:“传令,镇北军拔营,行军麟州。”

“安西军曲端一日就可攻下府州城,他李良辅也不缺兵不缺钱粮兵甲,他手里的都是最好的,凭什么攻不下?”刘陵竖起手指,高声道:“我再给他三日,攻不下麟州城,按照军令,罢帅位!”

帐中的文臣将领们随即都对他躬身施礼。

“喏!”

早间军议结束,镇北军就开始大规模拔营,按照商议后的结果,是由曲端派遣一名偏将三名军中文吏留下来,同时还有三千驻军,其余的事务则依旧是由折可求处理,只不过他的几名族人都被带在军中,作为人质。

车厢很宽敞,但放满了各种案卷和文书,所以坐在里面办公的时候依旧会觉得逼仄狭窄,带着浓郁墨味的空气令人生厌,刘陵在里面默默坐了半天,康公弼登车求见的时候差点都没能从一堆案卷里找到汉王。

“何事?”

刘陵抬头看了一眼他。

“大王,臣是想来说李良辅的事。”

“嗯。”

刘陵伸手示意,康公弼立刻跪坐在车厢里,低声道:“此次出兵,主帅有李良辅、梁喆、曲端、耶律大石,此外还有夏将李合达,其中,李良辅、梁喆、李合达,三人皆是夏将.”

刘陵打断了他的话,直接道:“李合达原本是辽人出身,梁喆、李良辅自数年前就跟随于我,三人就算是叛了我,现在夏国已颓,攻宋在即,他们此外还能投谁?”

“话虽如此,但大王不可不防。”

五路兵马,其中有三路明面上都是夏人出身,但早间军议的时候汉王还直接当众说要夺走其中一路兵马主将的帅印,康公弼思忖至此,就觉得凶险。

大军出征到麟、府二州,已经离云中很远,补给线过于漫长,再加上脚下无论是夏地还是宋地都是新近征服,人心难测,所以这时候临阵换帅就难免

“伯迪。”刘陵敲了敲桌子,淡淡道:“你以前与韩公美管的事务不同,韩公美替孤兼管军务,而你操手的一向都是粮道后勤,你能想到这些很好,但是孤告诉你,没必要这样顾忌。”

“可是,万一他们”

“那他们总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去死。”

刘陵靠在软垫上,打了個哈欠,见康公弼因为这话而愣住,他漫不经心道:“大汉开国,靠的不是阴谋诡计,都是孤带着将士们亲自丈量了大汉的每一寸疆土.反?”

他笑了起来,康公弼则是一脸茫然,只好又顺带着汇报一些杂项事务,把这话题含含糊糊混过去。

等他离开后,刘陵让人喊来一名文吏,随意问道:“康学士最近在军中如何做事的?”

文吏想了想,回答道:“保守有余,大多数事务不敢自主。”

“他与军中其他人关系如何?譬如说各军正将。”

“半个月前,康学士曾因为军中钱粮事务与李良辅口角一句,只不过后续并未有任何异样,再加上近来军务颇多,所以就没有写在文书里呈递过来。”

刘陵微微颔首,对文吏摆摆手,后者随即恭声告退。

他揉了揉眉头,现在军中的幕僚文吏数量很多,但真正能提出来总管全局帮他做事的,能力、忠诚缺一不可,韩昉被他留在燕京坐镇,若是不用康公弼的话,那就只能用时立爱。

时立爱这个老家伙的本事其实还在韩昉之上,刘陵哪怕之前对这厮如何不信任,但随着大汉开国,时立爱也就能正常使用了。

只是时立爱年纪太大,他能一路跟随刘陵远征到河东这儿已经不易,除却一些军务需要他参谋,刘陵甚至不敢给他派太多事情。

再者.

康公弼敢冷不丁给其他人下绊子,刘陵心里并不反感,相比于私底下互相搞点小动作,底下人铁板一块才最让人不放心。

只是这种事情必须有个度。

康公弼这次做的不算太过分,刘陵便也不准备额外警告,再加上,李良辅确实有些过分了。

麟州城的城墙上遍布焦黑痕迹,城头能站立的人已经不多,但还是在拼命守城,一块块檑木滚石被人推下城头。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战场上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过去,正好看到一台巨大的攻城槌被巨石整个砸碎,两侧推动车轮的辅兵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来,随即就被崩碎的木块碎石砸烂了头。

“黄昏之前,拿下此城!”

李良辅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对着面前的几名部将怒吼道:“攻打府、麟二州乃是入关中首战,区区小城偏也能阻碍我大军数日之久,汝等是干什么吃的,大王的粮饷是不是发给狗用了?”

“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