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董其昌归隐

“说到参合陂之战,我也很不明白,按理说当时参合陂一战,拓跋氏歼灭的都是燕国的精兵强将,为何慕容垂一个垂垂老矣又身患重疾的皇帝亲征,北魏的道武帝为何就要避其锋芒,甚至于要远遁草原,连平城都不敢呆了。”努尔哈赤问道。

“大汗,慕容垂虽然当时已经垂垂老矣,但是毕竟是当时的第一名将,连东晋的桓温都惨败在他的手上。要不是王猛的金刀计,逼得慕容垂投奔符坚,符坚根本就不可能灭到前燕。后来慕容垂趁着前秦的淝水之败,在将近六十的高龄再次起兵复兴了燕国,也是所战皆胜,天下豪杰莫敢当之。”

”而且当时虽然燕国遭到了参合陂之战的惨败,毕竟底子还在。而拓跋珪刚刚复国不久,代地本就不是富饶之地,当时不管是兵马、钱粮都很匮乏,统治的人口也不多。所以参合陂之战获胜以后,拓跋珪本来想把燕国俘虏放走,后来又担心放虎归山讲燕国俘虏全部杀掉,就是因为养不起这许多人。后面慕容垂亲征,也是兵行险道,攻克了平城,杀掉了守将拓跋虔和三万北魏守军,足见慕容垂宝刀未老。要不是慕容垂回国时候看到参合陂战场惨状,气急身亡,胜负尚未可知。再给慕容垂十年光阴,恐怕北魏又要由盛转衰,甚至被燕国灭国了。毕竟拓跋氏之前的建立的代国,就曾经被符坚攻灭,再被灭一次也不稀奇。只是慕容垂的儿孙不争气,把中原锦绣河山败给了拓跋氏。”龚正陆解释说。

“不过我看北魏道武帝也就是怕慕容垂一人,参合陂一战慕容垂不在,燕国的数万精锐就这么被拓跋珪消灭。如此看来,道武帝也算是当时知兵的前几人了吧。”

“也不尽然,当时在南边也有一员猛将,可以和道武帝抗衡。那就是后来的宋武帝太祖刘裕。不过二人并没有直接交手,到底谁更强一些,后人也就只能猜测了。”

“宋武帝确实也是知兵之人,能以步军和战车大破骑兵,威震天下。不过也是天不假年,没能发起对北魏的征伐,就病逝了。要不然魏宋对决,谁胜谁负也是不好说的啊。”努尔哈赤感慨道。

“这都是千年之前的故事了,作为后人,也就是遐想一番了。当年唐太宗路过慕容垂之墓,慕容垂就向太宗赋诗,言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自古英雄豪杰,总是惺惺相惜。”龚正陆也感叹了一番。

“龚先生,其实我还有事情要问,当时慕容宝亲自征伐,一开始也是连战连捷,甚至连平城也拿下了。为何后面撤军的时候反倒是遭了埋伏,燕军就这么不能打吗?”努尔哈赤问道。

“大汗,其实打仗看的就是人心。慕容垂一世英杰,但是他的太子慕容宝只是天资平平,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威信。当时慕容垂本来就已经病重,所以北魏造谣说了慕容垂已死的消息,燕军的军心定然慌乱,而且燕国的宗室如慕容麟等人确实也想篡取大权。慕容宝匆匆回国,军阵不严,军心涣散,被北魏的两万精骑一举击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当年西晋的权臣东海王司马越病死以后,麾下十万军马被朝廷视为叛逆,被迫匆匆从洛阳东撤回到东海国,路上就被石勒的一万轻骑轻易击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如果军队没有了战心,人越多,败的也就越快。”

“龚先生,你讲的好啊。像你这等有才学的人,怎么在大明只是一个秀才功名呢,朝廷也没有把你任命为大官。”

“大汗,龚某才学平平,这些史书谋略也只是杂书罢了,要走科举之道,还是要读四书五经,要写好八股文章。龚某文章平平,治经不深,能有一个秀才的功名已经是幸运的了。江浙之地不知道有多少才子,有些才子的文名比龚某也是高出不知多少,也还没有得到秀才功名呢。”

“龚先生,这八股文章哪里比得上史书兵书,哪里比得上《三国演义》。我们女真部落,靠的就是武力,靠的就是谋略,这八股文对我们来说全无用处。我还有一事相问,怎么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改行汉制,没出多少年就有六镇之乱了,是不是不该改行汉制?”

“大汗,北魏的六镇之乱因何爆发,史传也有记载,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年孝文帝想要迁都洛阳,朝中亲贵也多有不同意的人,后来孝文帝是用了南征的名义,才勉强迁都成功。北魏迁都以后,虽然屡次南征,但是也没有能占到什么太大便宜。北边的六镇离朝廷远了,军饷给养也少了,心有怨恨,所以造了反。但是当时北魏也已经是处处烽火,长安城也有人造反,国都洛阳也有禁军鼓噪杀害大臣,不独是边军造反。但是迁都之后北魏确实是控住不住北疆的军队,这是没有问题的。如今朝廷定都京城,又有九边精锐护卫边疆,也就算是稳如磐石了。”

“龚先生,这次我从京城回来,把历代的正史都带回来了,龚先生有没有看过《金史》,如果看过的话,也可以和我讲讲?”

“大汗要看《金史》作甚?”龚正陆有些疑惑。

“当年金国从白山黑水起兵,先灭辽国,后灭北宋,锐不可当,到了后来入主中原行了汉制,没过几十年,就被成吉思汗打的落流水。我也想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金史》我还真的没看过,如果大汗有想法,龚某愿意去好好读读,再讲给大汗听。”

“我这里也有张晓送的这个《说岳全传》,好看也是好看,可是总不如《三国演义》,这《金史》我也翻了几页,读起来也没甚意思,就有劳龚先生跟我讲讲了。”

“大汗既然吩咐了,龚某自然是要做到。不过虽然岳飞抗金的故事龚某也听过,《金史》我是确实没看过。而且要想懂金国的历史,光看《金史》也还不够,也要把《辽史》《宋史》甚至于大明修撰的《元史》也一起看了,才算看的全,也希望大汗能给些时间。”龚正陆答应了下来。

“无妨无妨,龚先生你就好好看看,看明白看仔细了讲给我听。”努尔哈赤说道。

京城之内,张晓在家中写书,好不容易得了闲,张晓才能静下心来,把佛郎机篇的框架给搭了起来。

太久远的历史讲起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张晓还是决定从西班牙的失地收复运动讲起,也顺便讲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家历程。因为这個时间点,葡萄牙已经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张晓也就顺带把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统统列了进去,然后再着重讲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的殖民扩张。至于最近的历史,张晓准备着重讲导致葡萄牙王统断绝的三王之战,英国和西班牙的数次大战,还有荷兰的独立战争。太过细节的东西张晓也记不太清了,好在从各种渠道,张晓还是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史料和情报,不太明确的历史细节张晓也打算模糊处理就好。

虽然张晓吩咐了这些天原则上不接受拜访,但是当董其昌的拜帖发过来的时候,张晓还是要给这位老同事一点面子,毕竟大家都是给皇子上课的。

“董兄,今日怎么有事来拜访了?”张晓问道。

“明略贤弟,这是你之前拜托我的画的插画,虽然听了你的一番描绘,总觉得画的还是不好,不知道能不能给你这个《刺客信条》的小说做个插图。我也和利玛窦聊过天,利玛窦说西洋那边有油画之法,描景颇有一番味道。董某也没有到过西洋,还有那个什么中东,画的人还有景也不知道合不合适,张先生你以后不妨从西夷之人里面找善于绘画的人才,画出来的画怕是更好一些。”董其昌说道。

“董兄客气了,董兄的字画都是一绝,我这点润笔费也不知道占了董兄多大的便宜。这几幅画画的很好。张某很是满意。”

“贤弟满意就好。不过往后可能就没办法给贤弟画画了。”

“是润笔费低了吗?还是董兄太忙了?实在是不好意思,让董兄受累了。我这就给董兄备一些谢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