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瞻基:听说你是大明朝继沈万三之后的新任首富???
“更何况,微臣乃是皇上亲封锦衣卫指挥使,只对皇上负责,说起来王爷微臣也杀过,公候微臣也凌迟过,即使有罪,也应当由皇上亲审,即使身为监国太孙,怕是也无权审我,太孙殿下若是执意如此,敢问太孙的眼里……可还有皇上?”
“啧啧……”
朱瞻基闻言咂咂嘴,有些佩服这货,这货嚣张跋扈也确实有嚣张跋扈的资本,至少这一番话里带刺的威胁那是滴水不漏不说,还反手想给他扣一个大帽子。
想着,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倒是狡猾,今天换个人来,说不定还真让你躲了过去?”
朱瞻基话落,纪纲脸色一变:“殿下此言是何意?”
朱瞻基撇撇嘴,笑道:“没什么意思,只是听说纪大人乃是我大明朝继沈万三之后的新任首富,想到纪大人已经命不久矣,俗话说的好,人死了,也就两块板子,这么多钱财,纪大人拿着也是无用,这不本太孙打算替纪大人。”
说着话,朱瞻基挥挥手,下一刻,十八道冷冰冰的利箭齐刷刷的指向了纪纲。
面对十八道冷箭,纪纲脸色一僵,盯着朱瞻基声音冷冰冰道:
“诏狱乃是皇上亲设,代表的乃是皇上,无故围攻诏狱,太孙殿下想谋反吗?”
朱瞻基懒得再理会这货,他发现给人扣帽子这事儿,他好像比起纪纲嫩的不是一点半点,干脆不说了,挥挥手就对十八骑下令道:
“给我全部拿下,凡是拔刀反抗者直接射杀!”
他话落,十八道弓箭齐齐拉开。
一个锦衣卫受不住压力,下意识将腰间的刀拔了出来,只是下一刻,就被一道泛着寒光的利箭射穿喉咙。
整个人连惨叫都无法发出,就因为喉咙气管被射穿,直愣愣倒在地上捂着喉咙开始挣扎,不过显然已经无力回天。
这一箭也好似一个信号一般,纪纲身后的锦衣卫瞬间分成两队。
一队茫然不知所措中纷纷丢下刀剑,一队却立即挡在了纪纲周围。
纪纲脸色一寒:“太孙殿下好大的胆子,当真纪某不敢动手吗?”
朱瞻基看着眼含杀意,围拢在纪纲周围的锦衣卫,心中发寒,
锦衣卫乃是天子耳目,老朱头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监管天下。
然而这纪纲掌管锦衣卫不过几年时间,居然已经培养出了如此多的心腹死士,
若是时间久了,说不得锦衣卫就得改个姓了,到时候这个天下还指不定是谁说了算了!
想到这,朱瞻基也没了心情和纪纲鬼扯,便直接下达了指令:
“杀,除去纪纲,纪纲一党一个不留!”
朱瞻基话落,下一刻,十八道箭雨毫不犹豫的激发而出。
一道利箭落下,就是一个挡在纪纲身边的锦衣卫倒地,十八骑就是十八道箭雨,一轮落下,就是十八个人齐齐倒地。
十八骑一边射箭,一边开始缓缓驱动马匹不疾不徐的向前靠近,面甲下看不清神色,但是箭雨却是从朱瞻基话落后,就一刻也未曾停下。
被人围在中间的纪纲也是变了脸色,由于朱瞻基没有下令直接射杀他,十八骑的弓箭也是避开了他。
然而纪纲却没有丝毫高兴,反而心中越发冰凉,他也是跟随朱棣上过战场的。
他离朱瞻基的距离超过五十步,这些护卫在他身侧的锦衣卫也均是锦衣卫当中的好手,
弓箭不是火枪,五十步开外的弓箭,轨迹肉眼可见,除了三石以上的强弓,即使军中最善射的弓箭手,这些锦衣卫也可以轻松将射来的利箭斩落。
然而眼前十八人射来的利箭,每一箭下去,必然击中一位锦衣卫的要害,可以说全部都是一击毙命。
只是短短两三个呼吸,此时他身边护卫的数十锦衣卫,已经只剩下运气较好的十来人。
纪纲心里发寒,他有心反抗,然而随着十八骑每一箭射出,他的手脚就冰凉一分,反抗的心思就弱上一分。
直到他身边的锦衣卫最后一人倒下,纪纲这才回过神,不过此时四把弯刀不知何时就已经齐齐架在了他脖子上。
《指鹿为马~纪纲版》
在古代北方,端午节射柳是一件重要活动。《金史》里有对端午节射箭活动的详细描写。
当天清晨要早早起来,找棵柳树枝将枝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其露白,“削其皮而白之”,当作靶心。然后大伙纵马飞驰,同时弯弓搭箭开射,凡是射断柳干而后又能骑马接住断柳的是赢家,“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比赛期间还有啦啦队擂鼓助威,场面很是热闹,以此庆祝节日,
永乐十四年端午节,朱棣率领文武百官射柳。这么露脸的机会,纪纲自然也要去,不仅要去,更要射两箭显摆显摆。不过,虽然《明史》载纪纲“善骑射”,这次他打算展示的却不是射艺。
纪纲事先嘱咐亲信镇抚庞瑛:小庞啊,射箭时我会故意射偏,但你要折断柳枝,做出我射中了的样子,大声喝彩击鼓庆贺,我要看看这些王公大臣们作何表现。
作为纪纲的拥趸,庞瑛自然无条件服从命令。
到射箭时,纪纲果然一箭射飞,庞瑛如约“折柳鼓噪”,这时候,指鹿为马的伟大场景重新上演,那么多围观的大臣全都装了孙子,成了睁眼瞎,没一个站出来,没一声反对,全体以难得糊涂明哲保身为宗旨通过指鹿为马测验。这下纪纲信心倍增,遂开始积极筹划造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