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叔本华也不去惦记珀菲科特手稿中提到的基于贤者之石的那一部分内容,他更在意的还是珀菲科特在手稿中设计的绕过贤者之石来实现的空想炼金术。
“空想炼金术最大的悖论在于它需要创造现实中所不存在的物质与元素,虽然这听起来和现实世界的基础法则相冲突,但基于贤者之石在打破了等价交换原则之后可以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甚至违反现实法则的物质与元素的事实,便足以证明创造现实中所不存在的物质与元素是可行的,只是我们被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认知所限制住了。”“所以空想炼金术的前提之一,打破你对这個世界固有的认知,然后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如果你无法想象一种不存在的物质或者元素,那么你就无法通过空想炼金术创造出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物质或者元素。”
“对于空想炼金术而言,想象力是第一前提,没有想象力的炼金术士只能将自己故步自封于现实炼金术的桎梏之中不得突破,因循守旧之辈是最差劲的炼金术士,他们甚至不配被称之为炼金术士。”
这是珀菲科特在这篇名为《空想炼金术概论与应用》的手稿中所写下的话,其中阐述了空想炼金术最重要的一项特质,那就是需要想象力。
这很好理解,炼金术士们所使用的传统炼金术的前提就是对世界的认知与解析,他们必须基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来使用炼金术。
所以传统的现实炼金术第一前提是知识,是足以塞满一座图书馆的知识。
因为只有当你对物质和世界有了足够的认知的时候,你才能够随心所欲的操控这一切,将他们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模样。
如果是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实炼金术和空想炼金术是共通的,都需要足够的想象力。
只不过空想炼金术中想象力是第一前提,而对于现实炼金术来说,想象力只是一种让炼金术士走的更远的一种辅助。
毕竟就算没有想象力,但有着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是可以成为一个“因循守旧、困于现实世界桎梏”的炼金术士的。
叔本华自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种炼金术士。
这并非是他的妄自菲薄,而是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
他对自己有着足够清晰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过于透彻了。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也知道自己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炼金术士,然后也就仅止于此了。
他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过于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在这个范围内他无所不能,但超出这个范围他就一事无成。
用珀菲科特的话来说,就是他无法想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现实炼金术是基于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来运作的,所以只要不断地学习,加深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那么现实炼金术就能够不断地精进,直到抵达炼金术士对世界认知的极限。
而这对于空想炼金术来说,是致命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