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內,必须设法阻止这些蠹虫蛀空这座即將迎来“盛大宴会”的舞台。

她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笔。

她需要更清晰地了解省亲別墅的建造进度、关键节点的验收標准、以及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

这些信息,或许可以从贾璉偶尔流露的口风、或是宝玉从清客相公那里听来的閒谈中拼凑出来。

夜色渐深,灯烛亮了很久。

黛玉伏案疾书,时而蹙眉沉思。

窗外的竹影摇曳,映衬著她专注而坚定的侧脸。

紫鹃带回来的关於金粉顏料以次充好的消息,让林黛玉一夜未能安寢。

这並非简单的贪墨,而是直接关係到省亲工程的质量,乃至贾府安危。

次日一早,她便吩咐紫鹃依计行事,务必让平儿起疑,进而提醒凤姐。

紫鹃心领神会,寻了个给平儿送新样子的机会,装作閒聊般提起:“平儿姐姐,昨儿我听说个新鲜事,外头街面上如今仿冒江南『采芝斋』印记的劣等顏料不少,有些竟能乱真,可坑苦了不少贪便宜的人家。咱们府里省亲用的都是顶好的东西,验收时可得更仔细些才是,万一被小人钻了空子,岂不误了大事?”

平儿何等精明,一听便知话里有话,联想起近日核对帐目时发现的几处疑点,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她面上不动声色,笑著谢过紫鹃提醒,转身便去回稟了王熙凤。

凤姐正为几处帐目对不上焦头烂额,闻听此言,勃然大怒:“好个吃里扒外的狗奴才!竟敢把主意打到娘娘省亲的头上了!”

她立刻命人暗中查访,又亲自带了心腹家人,突袭查验了库房那批所谓的“采芝斋”金粉顏料。

果然,一经仔细辨认,无论是包装、印记还是成色,都与真品相去甚远,確係劣质仿冒品无疑。

人赃並获,牵涉其中的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和库房管事秦显家的顿时慌了神。

凤姐毫不手软,雷厉风行地將一干人等或撵或罚,迅速平息了此事,更换了合格的材料,避免了一场可能到来的大祸。

事后,凤姐越想越后怕,对黛玉那边更是留了心。

她虽不確定紫鹃那话是巧合还是黛玉有意指点,但这份人情她是记下了。

这日处理完琐事,她特意让平儿挑了几匹上用的新鲜软缎给黛玉送去,话里话外透著亲近:“我们奶奶说,林姑娘心思细,日前多亏了姑娘身边的人提醒,才没出大岔子。这几匹料子顏色鲜亮,给姑娘做几件新衣裳穿,如今姑娘气色好,正该穿些鲜亮的。”

黛玉心知肚明,谦逊了几句便收下了。

她並不居功,只要目的达到即可。

经此一事,她在凤姐心中的分量悄然加重,这也为她日后或许需要藉助凤姐之力行事,埋下了一个不错的伏笔。

京城迎来了一场大雪。

雪纷纷扬扬,將雕樑画栋的贾府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也暂时掩盖了省亲工地最后的喧囂。

歷经数月赶工,省亲別墅——大观园,终於初步建成,进入了最后的装饰布置阶段。

园內亭台楼阁、山水木,错落有致,虽值冬季,许多树只剩枯枝,但那恢弘的气象、精巧的布局已可见一斑。

贾政心中喜悦,这日雪后初霽,便带了眾清客相公,並特意叫上了宝玉,一同入园游览,一来验收工程,二来也为园中各处景观题咏匾额对联,增添文采。

宝玉素日最厌这些经济仕途的学问,但於诗词园林上却颇有灵性。

跟著贾政一路行来,过了“曲径通幽处”,见了“沁芳亭”、“有凤来仪”(后黛玉居所瀟湘馆)、“杏帘在望”(后李紈居所稻香村)、“蓼汀漵”等景致,不免诗兴大发,或引经据典,或自出机杼,竟题出了不少连清客们都称讚不已的妙句。

贾政虽时常呵斥他“歪才”,但眼底的满意之色却掩藏不住。

黛玉在贾母处请安时,便听说了宝玉隨父入园题咏之事。

眾姐妹都在,不免好奇议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