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军改
这个数字,仅次於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奥属尼德兰的列日兵工厂十八万支的年產量。
而苏尔军工厂每年的產量能够高达六万支,把產能拉到最高,能够达到九万支,位列欧洲第三,其次是法国的圣埃蒂安兵工厂和英国的伍尔维奇兵工厂。
利奥波德在苏尔军工厂的首席枪械设计大师约瑟夫·哈梅尔的带领下,参观著这座军工厂,却不料偶遇了帝国陆军上將,匈牙利军团总司令官的列支敦斯登亲王约瑟夫·文策尔一世。
列支敦斯登亲王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臣诸侯,早在第一任列支敦斯登亲王卡尔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於1608年被册封为列支敦斯登亲王起,就一直在帝国军队之中为帝国皇帝效力。
而作为现任列支敦斯登亲王的约瑟夫·文策尔一世,一直热衷於对火炮技术的研究。
而奥地利对於火炮技术的重视,也是由来已久,早在哈布斯堡王朝霸权的奠基人,有著“最后一位骑士”之称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大帝(查理五世和斐迪南一世兄弟两人的祖父)在位执政时期,就缔造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僱佣兵和帝国炮兵。
“皇太子殿下,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您。”约瑟夫·文策尔一世笑著和利奥波德打著招呼说道。
“您好,亲王殿下。”利奥波德也是笑著和约瑟夫·文策尔一世寒暄道。
“怎么,皇太子殿下对於枪炮也感兴趣?”约瑟夫·文策尔一世笑著问道。
“閒来无事,便想著来这里逛逛。”利奥波德回答道:“前不久,我在参加欧根亲王殿下主持军事委员会的例会上,听说您对於火炮技术很有见解之后,便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和您探討一下,没想到今天这么赶巧,遇见了您。”
“哈哈,这倒没有什么,既然您对於火炮技术感兴趣,那么择日不如撞日,正好我对於火炮方面也是略知一二,和您探討一下也没有什么。”约瑟夫·文策尔一世眼睛一亮,笑著说道。
“愿闻其详。”利奥波德虚心求教地说道。
似乎是聊到了约瑟夫·文策尔一世擅长的领域,这位老亲王仿佛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地道:“目前欧洲各国在火炮方面有著完整体系的,就只有法国人,今年年初,我去访问法国,观摩了他们最新的瓦利埃火炮体系,由法国陆军的炮兵中將弗朗索瓦·德·瓦利埃中將创建。”
“瓦利埃火炮体系在目前的欧洲各国虽然是划时代的產物,这个炮系有4.8.12.16和24磅加农炮,以及8寸和12寸臼炮。4.8.12磅炮用於野战,16和24磅炮作为要塞炮守城,但是这些加农炮的设计思路基本都是一样的,倍径上的区別不大。这就导致瓦利埃炮系的野战炮很沉重,且缺乏榴弹炮。”约瑟夫·文策尔一世娓娓道来:“在我看来,瓦利埃火炮体系的型號也颇为繁杂,不仅仅只是规定了口径和长度,而且还规定了不同的炮用什么纹。”
“那么您的意思是?”利奥波德紧接著问道。
“我最近在带著我的炮兵团队在蒂罗尔地区组织实验,研发新式火炮,以创建適合帝国军队炮兵应用的全新火炮体系。”约瑟夫·文策尔一世说道:“在要塞炮和攻城炮方面,我打算设计一种18磅口径的火炮,以此来代替法国瓦利埃火炮体系的16磅炮,沿用他们的24磅炮;在野战炮方面,设计全新的1磅炮,3磅炮和6磅炮以代替4磅炮和8磅炮的作用,使得火炮的运输携带变得更加轻便,沿用他们的12磅炮。”
“因此,我在前不久,向皇帝陛下和军事委员会上书,採用標准化铸造工艺,统一火炮口径与零部件规格,改良炮架设计,通过可拆卸部件提升运输效率,引入前车运输系统,使火炮移动速度提高40%,优化弹道性能,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射程优势。”约瑟夫·文策尔一世说道:“建立分级火炮製度(3磅、6磅、12磅野战炮),引入专用弹药运输车辆,制定炮兵训练標准化手册,改进瞄准装置提升射击精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