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LM-101的「冰山一角」
“lm-101”的诞生,像一针强心剂,让林浩和陈默这对“地下室师徒”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林浩甚至觉得,自己距离在《nature》上发表封面文章,只差一个性能测试的距离了。
在陈默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对这位“团队新成员”进行全面的“体检”。
第一项,是硬度测试。
当维氏硬度计的压头,在lm-101那光洁如镜的表面,留下一个微不可察的菱形压痕时,屏幕上显示的数值,让林浩倒吸了一口凉气。它的硬度,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高强度钢,甚至逼近了一些陶瓷材料。
“高硬度,是金属玻璃的普遍特徵。意料之中。”陈默看了一眼数据,表情平静,似乎这只是开胃小菜。
第二项,是弹性模量和压缩强度测试。
在巨大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圆柱形的lm-101样品,在数吨的压力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骨气”。它的弹性变形区间远超普通金属,屈服强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值。当压力最终超过它的极限时,它没有像普通金属那样发生塑性变形,而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沿著与加载方向成45度角的剪切带,“砰”的一声,脆性断裂。
断口平滑,如同镜面。
“高强度、低塑性,典型的非晶力学行为。”陈默依旧波澜不惊,他拿起断裂的样品,对著光看了一会儿,然后对林浩说,“把断口保存好,后面要用电镜看剪切带的形貌。”
接下来的几天,林浩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测试工,把lm-101的各种常规性能都测了个遍。数据匯总起来,形成了一份极其漂亮的“简歷”:高强度、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抗腐蚀性等,每一项数据,都足以让它在现有的非晶合金材料中,名列前茅。
林浩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份报告,兴冲冲地拿给陈默:“老师,您看!lm-101的综合性能太棒了!就这些数据,我觉得写一篇不错的文章,应该足够了吧?”
他已经开始畅想,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该投哪个期刊了。
陈默接过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著,看得非常仔细。林浩在他对面正襟危坐,像一个等待面试结果的求职者。
终於,陈默看完了。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没有像林浩预期的那样露出满意的神色,反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老师,是有什么问题吗?”林浩的心提了起来。
陈默没有回答,他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白板前,拿起笔,开始在上面书写一连串复杂的公式。那是关於金属材料中断裂韧性的计算,涉及到能量释放率、应力强度因子等一系列林浩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艰深晦涩的概念。
“你做的这些,都是常规的、室温下的性能测试。”陈幕一边写,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这些数据,很漂亮,但並不『惊艷』。它们只是证明了,我们做出了一种『更好』的非晶合金,而不是一种『不同』的非-晶合金。”
“更好……和不同?”林浩咀嚼著这两个词,有些不解。
“是的。”陈默转过身,看著林浩,“发一篇普通的sci,『更好』就够了。但我们的目標,不应该只是发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去给別人的研究添砖加瓦。我们要做,就要做那个能开宗立派、定义新方向的工作。”
他的眼神里,燃烧著一种让林浩感到陌生而又敬畏的火焰。那不是单纯的科研热情,而是一种更庞大的、想要顛覆现有规则的“野心”。
“老师,您的意思是……”
“断裂。”陈默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这两个字,“所有高强度的金属玻璃,都面临著一个共同的、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就是室温下的脆性,以及低温下灾难性的脆裂。这是由它们无序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几十年来,无数的科学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收效甚微。这,是这个领域最核心的难题,也是一座所有人都望而却步的『圣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