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装逼装到内行人面前了

周旭提交了申请过后。

很快,就在一个多月之后,南京高级陆军学校那边也传来了决定保送周旭去上学的消息。

周旭忙活了两年时间,终于算是正式保送进入大学了。

与此同时,这一个月里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发表近两个月的时间,无论是读者情绪还是评论界的舆论都已经累加到了很高的高度。

甚至于带动了对于抗战老兵的社会关注。

这些周旭都还是比较注意的。

《长江文艺》七月刊上有一篇《论条纹睡衣其历史意义》,文中夸赞周旭揭示了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然就在这篇小说发表后,社会讨论变得更加热烈。

两个月后。

到了九月份,这个时间段,一般来说也都是学生最痛苦的时间了,那就是上学。

周旭乘着汽车最后和在团里面的一群朋友们说拜拜:“等着过两年时间回来了,我就是你们的领导了,你们也不要担心我了。”

“噗嗤,再见!”几人被逗笑了。

不过周旭送去培训回来,确实是接任干部的责任,虽然不能直接干政委,但是手底下的活还是可以的。

文工团内部今年报送上学的人还是有一两个的,不过那些人都是去的首都学习,他不一样,他去的陆军军校。

周旭从武昌站爬上了火车。

今天的火车充满了一股年轻人的味道,简单来说就是尖叫,老人家聊天是七嘴八舌的叽里呱啦,年轻人聊天就是三五成群,然后哈哈哈的尖叫。

现在的火车又不是地铁,人们也没有手机,所以交流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加上这几天也是这群大学生集体上学、报名的时间,所以车里面去上大学的人特别的多,

周旭穿着一身军装,本来就足够引人注目了。

很快就有老爷爷老奶奶找他帮忙:“解放军同志,能搭把手吗?”

周旭顺手帮人家抬行李。

过了小一会儿,才终于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面。

他这是一排两个人的座位,周旭放下来自己为数不多行李。当兵的好处就是铺盖都是新的,去了军校学校还会分配物资,除去一些个人物品外,就不用带其他生活物资了。

但是这群大学生就可怜兮兮的了,什么铺盖、牙刷、毛巾都是需要的。

现在的火车座位是两两相对的,中间有块小桌子,这么面对面坐着还挺尴尬的!

周旭收拾好东西就坐下。

对面是两个懵懂无知的青年人,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但是肉眼可见的单纯……

毕竟他们接触的东西不多,对于社会、对于大学始终是抱着火焰和热枕的,眼里这么单纯闪耀也好像没什么意外。

一男一女的组合,看起来似乎是认识的大学生。

他坐的外面,里面的人很快过来了,姚芳华有一头利落的长发,二十五岁上下,身上隐隐约约散发着一股香皂的味道,与这些大学生很不一样。

她身材也很匀称,虽然不大,但是不小。

上上下下透露出来一股知性的味道,啧,周旭一瞅,这姐们学过舞蹈呀?

呸,这是他在文工团工作出来的眼力劲,有舞蹈基础的人身材看起来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的。

“我坐里面的。”

周旭让她进去。

女人坐下来,就埋着头看向了外面。

火车开动,外面的风景变化。

周旭从自己的怀中拿出来法宝,厚厚的一堆《卡拉马佐夫兄弟》,《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中译本最早于 1940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对面的男生女生很快就无聊地聊起天来,两人聊着聊着看向了周旭。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读文学的,自然对这本书感兴趣。

主要还是周旭长得帅,长得好看的男女人都容易被搭讪,女孩子先说话了:

“解放军同志,你手里看的是?”

“《卡拉马佐夫兄弟》,在二手摊贩那里淘来的。”周旭笑着给他们看了一眼。

《卡拉马佐夫兄弟》七十多万字,厚厚一本,可以用来当作砖头砸人。

“真厉害!我以为部队里面的人都很少看书的。这么一本厚厚的外国名著,你看得懂吗?同志!”男生笑眯眯说道。

当然他这也不是嘲讽,而是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这个年代的一种高傲而已。

自然而然理所当然认为周旭应该不是那种经常攻读文学作品的人。

女生推搡他说道:“可拉倒吧你……你这就是歧视了。”

“其实部队里面闲的无聊的时候,大家也会看书和插画,因为上面会给我们分配杂志和书籍,也算是解乏的一种方式。”周旭合上书和两人说起话来。

“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女孩子接着搭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