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新芽与远方的信標
《寻找·消失的技艺》的成功,像一场丰沛的春雨,滋养了“迴响光影”这片初垦的园地。工作室並未沉浸在喜悦中停滯不前,反而以此为动力,加速推进其他项目的进程。
首批“新星计划”的五位年轻人,在工作室的资源支持和导师指导下,进展神速。
那位刚毕业的导演,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敘事节奏,完成了一部关於城市边缘“城中村”拆迁前夜眾生相的短片《方寸之间》,虽然只有二十分钟,却在几个国际短片节上斩获奖项,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人文关怀备受好评。
深耕地方戏曲的编剧,与一位新锐导演合作,拿出了將传统黄梅戏与现代悬疑元素相结合的剧本《镜水月》,构思精巧,既保留了戏曲韵味,又极具戏剧张力,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专注於社会边缘群体记录的纪录片导演,则带著团队深入西北,开始记录一个即將因生態移民而消失的村庄最后的日子,片名暂定为《故土·远乡》。
而那位將水墨画意境融入动画的艺术家,其概念短片《千里江山·动態卷》在“趣动视界”发布后,以其绝美的东方美学和创新的表现形式,迅速破圈,吸引了大量非动画爱好者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国家级文化机构的兴趣。
这些“新芽”的破土而出,风格各异,却都带著鲜明的个人印记和真诚的创作態度,完美詮释了“迴响光影”扶持多元创作的初衷。林默密切关注著每个项目的进展,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充分尊重创作者的自主权。
看著这些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芒和扎实的进步,林默感到一种不同於自己演戏成功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培育与传承的喜悦。
与此同时,工作室也收到了更多成熟创作者的投奔。其中不乏一些在商业领域已有建树,但內心渴望突破、拍摄更具作者性作品的导演和製片人。林默与杨思维仔细评估,谨慎接纳,確保新血液的注入能与工作室的理念相融,共同成长。
“迴响光影”不再仅仅是一个工作室,它正逐渐成为一个优质內容的孵化器和一个志同道合创作者的聚集地。
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林默的视线,却投向了更远的远方。
一天,他召集了核心团队,包括杨思维、彭昱畅(已从纪录片剧组归来,负责部分製片和艺人统筹工作),以及几位新加入的资深製片人。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展示著一张世界地图,几个光点在特定区域闪烁。
“各位,”林默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迴响光影』不能只著眼於国內。好的故事,人类共通的情感,应该被更广泛地看见和感知。”
他指向地图上的一个光点:“东南亚,有著与我们文化相近又独具特色的影视生態,市场潜力巨大,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阵地。我建议,启动『东南亚新星计划』,发掘和合作当地的年轻创作力量,尝试合拍项目,探索分帐模式。”
他又指向另一个光点:“欧洲,尤其是几个拥有深厚电影传统和独立电影节的国家,是艺术电影和作者电影的重镇。我们可以设立『迴响·视野』基金,专门用於引进和发行那些在国內缺乏商业渠道但艺术价值极高的国际影片,同时遴选优秀的华语艺术电影走向国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