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的拍摄基地,设在西北一片广袤的戈壁滩边缘。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矿產勘探前沿,如今仍保留著几十年前勘探队驻扎过的遗蹟和后来建造的、如今已略显斑驳的工业设施。狂风卷著沙砾,是这里永恆的背景音。

剧组条件比《深空迴响》的虚擬影棚和《人间烟火》的老厂区都要艰苦得多。饮用水需要从远处运来,电力供应时有不稳,昼夜温差极大。但所有主创,从导演陈默到最小的场务,都毫无怨言地投入了工作,仿佛这也是一种对“根基”精神的践行。

林默提前三个月的体验生活,在此刻显现出价值。他不需要刻意去“演”李青山的熟练和专业,勘测仪器的操作、岩芯样本的辨別、野外生存的技巧,已经成了他的肌肉记忆。他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以及被风沙磨礪过的眼神,让他穿上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时,活脱脱就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地质工作者。

开拍的第一场戏,是青年李青山和队友们首次发现重要矿苗线索的狂喜。那是一种纯粹的、近乎信仰般的喜悦。林默和饰演队友的年轻演员们,在烈日下的戈壁滩上奔跑、呼喊、紧紧拥抱,汗水混著沙尘从额角流下,眼中闪烁著理想主义的光芒。那种发自肺腑的激情,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

“卡!”陈导的声音透过喇叭传来,依旧没什么情绪,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一丝满意,“情绪对了,保持住。”

拍摄在艰苦的环境中稳步推进。林默完全进入了李青山的状態。他吃著和当年勘探队员一样粗糙的食物,休息时就和扮演老队友的老戏骨们蹲在沙丘背风处,听他们用方言聊著过去的岁月,偶尔插上一两句符合人物身份的话。他甚至学会了哼唱几首那个年代流传在勘探队中的老歌。

隨著剧情时间线的推移,林默需要展现李青山步入中年。生活的重压、理想的考验、与家人的长期分离开始在这个沉默的汉子身上留下痕跡。林默的表演变得更加內敛,台词更少,却更依赖眼神和细微的肢体语言。

一场重头戏,是李青山在戈壁滩上收到家书,得知妻子生病,女儿因为缺少陪伴而性格孤僻。他没有痛哭流涕,只是一个人走到远离营地的沙丘上,迎著风沙,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那封薄薄的信纸。镜头推近,他眼眶泛红,喉结艰难地滚动著,握著信纸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关节发白,但最终,他只是抬起头,望向南方家乡的方向,將所有的担忧和愧疚,都咽回了肚子里,化作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嘆息。

那无声的表演,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具衝击力,將一代奉献者“为大家舍小家”的沉重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监视器后的陈导,默默地点了点头。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於饰演老年李青山。不仅需要外部化妆的帮助,更需要呈现出一种歷经沧桑后、精神得到升华的鬆弛与智慧。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在拍摄老年李青山回到当年奋斗过的地方,面对已然现代化的矿区,回忆往昔崢嶸岁月的一段独白戏时,林默遇到了瓶颈。他反覆尝试了几次,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要么过於煽情,要么流於表面,无法触及那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复杂心境。

陈导没有催促,只是让剧组休息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