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迴响》的前期培训基地,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科学前哨。这里没有浮华的娱乐圈气息,只有各种仪器设备的低鸣、外语对话的交错、以及体能训练时的喘息声。

林默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甚至单调:早晨是体能和失重適应训练(利用拋物线飞行和高级模擬器),下午是科学术语、外语台词和专业技能学习,晚上则是剧本围读、角色討论,或是与顾问团的视频会议。

他饰演的首席科学家“陆远”,是一个內心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拥有近乎绝对的理性,是团队的大脑和定心丸,但內心深处又背负著因过去判断失误导致探测器“旅者7號”失联的沉重枷锁。此次接触外星信號的任务,对他而言既是一次科学探索的巔峰,也是一场自我救赎的朝圣。

为了贴近角色,林默不仅学习知识,更刻意地保持一种內敛、甚至略显压抑的状態。他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用餐时常独自一人,思考时手指会无意识地敲击桌面,模擬著计算或解码的节奏。他与饰演心理医生的演员(戏中负责监测团队成员精神状態)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探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表现和隱藏机制。

“陆远的痛苦不在於他忘记了那场失败,而在於他记得太清楚,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决策点都刻在他脑子里。”林默对心理医生角色的演员分析道,“他用绝对的理性秩序来武装自己,抵御那种噬人的不確定性带来的焦虑。所以当这个新信號出现,一个完全未知的、可能顛覆一切现有科学框架的事物出现时,他的恐惧和兴奋是並存的,甚至恐惧更深——因为他害怕再次『误读』。”

这种深刻的理解让对手演员和导演张敏都深感佩服。林默已经远远超出了 merely playing a role(仅仅扮演一个角色)的范畴,他更像是在一点点地“成为”陆远。

体能训练同样艰苦。儘管有前世的底子和这一世一直保持的健身习惯,但宇航训练级別的项目依然挑战极大。离心机训练承受超重,呕吐成了家常便饭;水下模擬失重环境进行设备维修,一次就是数小时,出来后身体像散了架;还要学习在穿著沉重太空衣的情况下完成精细操作。

林默拒绝了大部分替身提议,除非涉及极高风险或专业特种技能。他坚持亲自体验那种重量对身体的压迫,以及失重时思维的漂浮感,他认为这些生理感受是理解角色心理状態的重要通道。

“他对自己太狠了,”饰演德国工程师的演员伯纳德(bernard)对张敏导演感嘆,“我从未见过如此投入的演员。他好像真的相信自己要去太空一样。”

张敏导演既欣慰又心疼:“他就是这样的演员。你看他之前拍《人间烟火》,能在老工厂宿舍住几个月。现在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体验生活』。”

培训期间,林默也密切关注著外界的信息。《人间烟火》完成了最终剪辑,送审顺利,定档於一个月后的国庆档期。宣传方开始释放预告片和剧照。

画面中,那个穿著旧工装、眼神沉默温厚、与儿子互动笨拙却深情的父亲周卫国,与此刻正在模擬舱內穿著太空衣、满脸汗水操作著复杂仪器的科学家陆远,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舆论再次譁然。“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人间烟火》里是烟火气老爸,《深空迴响》里是高冷科学家?林默这跨度也太神了!”“期待《人间烟火》!感觉能哭死我!”“所以他是怎么做到同时沉浸在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里的?”

这种反差,无形中为两部作品都带来了巨大的热度。观眾愈发期待看到林默在这两个极致角色中的表演。

杨思维拿著《人间烟火》的宣传计划来找林默时,他刚结束一轮水下训练,脸色还有些苍白。

“首映礼、发布会、综艺宣传……档期我都初步排了一下,你看看。”杨思维递过日程表,“《深空》这边培训能请几天假吧?”

林默仔细看著日程,想了想:“首映礼和最重要的两场发布会我一定参加。综艺就算了,让丙燕姐和小朋友多去就好。我这边培训正在关键阶段,不能断开太久。陆远这个状態,一鬆懈,再找回来就难了。”

杨思维理解地点点头:“明白。那就这么安排。对了,《深空》这边,王製片说星耀那边又有些小动作,暗示我们项目烧钱太快,可能难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