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的前期筹备比《琅琊榜》更为漫长和精细。孔笙导演对歷史考据的要求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小到一枚玉佩的纹样,大到殿堂布局的规制,都必须有史可依。剧本围读进行了整整两周,每天八小时,逐字逐句地打磨,演员们常常为一个词的轻重音、一个眼神的合理性爭论不休。

林默和胡歌再次搭档,默契依旧,但这次的关係不再是权谋算计,而是亦师亦友、共同推行新政却又因理念差异而渐生隔阂的复杂情谊。对戏时,那种惺惺相惜又暗自较劲的气场,让旁观的编剧和导演都大呼过癮。

高强度的工作之余,林默却刻意保留了一些生活气息。他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但会定期和彭昱畅、以及其他几个因戏结识、性格投缘的年轻演员聚会。有时是约著去打一场球,有时是找个私密性好的小馆子吃饭,更多的时候,是窝在谁的家里,打游戏、看老电影、閒聊吐槽。

这种不带功利性质的社交,让他得以从沉重的歷史剧本中暂时抽离,呼吸到属於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空气。

一次,彭昱畅拉著他们去看一个摇滚乐队的livehouse演出。场地狭小拥挤,声浪震耳欲聋,人群隨著节奏跳动欢呼。林默被彭昱畅拽著挤在人群里,感受著那种近乎原始的激情和宣泄,忍不住也跟著音乐微微摆动起来。那一刻,他不是演员林默,只是一个沉浸在音乐里的普通人。

演出结束后,几人满头大汗地出来,在深夜的路边摊吃著烤串。彭昱畅兴奋地比划著名:“爽吧!默哥,偶尔也得来点这种刺激的,不然老是憋在故纸堆里,人都要变古董了!”

林默咬了一口滋滋冒油的肉串,笑著点头:“是挺解压的。”

另一种放松方式,是做饭。

他公寓的厨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有时研究剧本累了,他就会去附近的生鲜超市逛逛,挑选新鲜的食材。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忙碌一两个小时,听著锅里咕嘟的声音,闻著食物渐渐散发出的香气,心情会变得异常平静。

他甚至还专门抽空去上了一个短期的中式面点班,学会了包包子、擀麵条。老师是个北京大妈,根本不知道他是个明星,只觉得这小伙子长得精神又认真,学得还快,经常夸他“以后不愁娶不著媳妇儿”。

当他第一次成功蒸出一笼褶子漂亮、不塌不漏的包子时,成就感堪比拿下一个重要奖项。他拍照发给了彭昱畅和张天爱,引来一片“求投餵”的嚎叫。

於是,某个周末,他的小公寓里真的迎来了一次小型的“包子宴”。彭昱畅带著女朋友,张天爱也来了,还捎上了之前合作过的一个性格开朗的女演员宋軼(化名)。几个人挤在並不宽敞的客厅里,吃著刚出锅的包子和小菜,喝著啤酒,聊得天南海北。

宋軼看著繫著围裙、忙著给大家添醋加辣油的林默,忍不住对张天爱小声感嘆:“真是没想到,林老师还有这一面呢?也太居家了吧?”

张天爱笑道:“他厉害的地方多著呢,你就慢慢发现吧。”

林默正好端著一盘新蒸好的包子过来,听到对话,笑了笑:“生存技能,得点满。”语气自然,没有丝毫炫耀。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有效地平衡了《天道》带来的沉重压力,也让他的表演更加落地,更加富有层次。他饰演的改革家,不仅是朝堂上挥斥方遒的能臣,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疲惫、会迷茫、有朋友也有敌人的普通人。

《天道》正式开机仪式后,剧组进入了紧张的拍摄阶段。场景宏大,台词詰屈聱牙,情绪爆发戏密集。林默再次全身心投入,常常下了戏还沉浸在角色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与孤独里。

一天晚上,他拍完一场极其耗费心力的朝堂辩论戏,回到酒店房间,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窗外是影视基地仿古建筑的飞檐翘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首选 101 看书网,??????????????????.??????超给力 】

他忽然格外想念那种市井的喧囂和食物的热气。他拿出手机,点开一个熟悉的头像,发了条信息:“睡了么?有点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