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试镜好莱坞与「回家」的召唤
国际知名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化名)新作《星际迴旋》(化名)的试镜邀请,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林默团队內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不仅仅是又一个工作机会,更是一个信號——林默的表演已经进入了国际顶尖视野,拥有了叩响好莱坞a级製作大门的机会。
杨思维激动之余,也倍感压力。试镜地点在洛杉磯,竞爭对手將是来自全球的优秀亚裔演员,其中不乏已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熟面孔。更重要的是,试镜全程要求使用英语。
“默默,这是一场硬仗。”杨思维神色凝重,“诺兰导演以严苛和精准著称,他的试镜过程出了名的难。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林默点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机会的分量和难度。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准备中。
他聘请了最好的英语台词老师,从发音、语调到台词背后的情绪,进行地狱式的训练。试镜的剧本片段只有寥寥几页,但他反覆研读了无数遍,揣摩这个名为“李”(lee)的科学家角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他的智慧、他的挣扎、他在人类存亡危机面前的抉择。
同时,他大量观看诺兰导演以往的作品,分析他的敘事风格、视觉语言以及对演员表演的要求。他还找来了许多理论物理和天体学的科普资料,试图从內在理解角色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模式。
时间紧迫,他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活动,將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用来琢磨剧本和练习英语。有时杨思维深夜给他打电话,还能听到他在电话那头反覆练习某个单词的发音。
半个月后,林默和杨思维团队一行人飞抵洛杉磯。
试镜安排在一家並不起眼的製片公司办公室里。没有想像中的宏大场面,只有几位选角导演和副导演在场,气氛专业而严肃。
轮到林默时,他走进房间,深吸一口气,迅速扫了一眼在场的评委,微微鞠躬示意。他没有刻意表现紧张或者討好,而是迅速將自己调整到专业演员的状態。
选角导演给了他一个情境提示,然后示意开始。
林默瞬间进入状態。他饰演的“李”正在向决策层阐述一个极其复杂且高风险的科学方案。他的英语带著些许口音,但异常清晰流利,语速平稳,眼神专注而充满说服力,仿佛真的是一位顶尖科学家在竭力挽救危局。他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眼神和语言的节奏里,那种冷静克制下蕴含的巨大张力和智慧,完美契合了诺兰电影中常见的角色特质。
表演完毕,房间里安静了几秒。几位选角导演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点了点头:“thank you, mo. very impressive.”(谢谢,默。令人印象深刻。)
林默礼貌道谢,退出了房间。
整个过程短暂而高效。出来后,杨思维立刻紧张地望向他。林默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尽力了。”
结果需要等待。在洛杉磯又待了两天,参加了一个之前签约的海外品牌活动后,林默便和团队启程回国。他没有过多纠结於试镜结果,如同他一直以来对待所有机会的態度:尽人事,听天命。
回国后,他很快调整状態,投入到一个早先答应下来的国家话剧院合作项目中——出演话剧《窝头会馆》的青年版。他需要在一个月的排练后,进行为期十场的剧场演出。
选择回归话剧舞台,是他有意的安排。他需要这种最直接、最考验演员功力的现场表演,来磨礪自己,沉淀因接连成功而可能產生的浮躁。
排练厅里,没有镜头,没有剪辑,只有演员、对手和脚下的舞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走位,都需要精准无误,情绪需要饱满且持续输出。这种“原始”的表演方式,让林默感到一种纯粹的快乐和挑战。
就在话剧排练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他接到了来自正午阳光老板侯洪亮的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