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皇孙下田,便民神器
第149章 皇孙下田,便民神器
李象从没有早到的习惯。
所以当他已时到刺史府的时候,被嚇了一跳。
密密麻麻的人,连偌大的街道大路都被挤满了人,估摸几百人。
这么多人见证,要是没將问题解决,恐怕会引起民愤,被生撕都有可能。
“怎么不走...”
徐慧和李象同乘马车,见李象离开车厢这么久都没有声响,跟著钻出来。
看到这么多人后,顿时哑然,久久不能语,隨即心头升起忧虑,怕李象的计划不能如愿。
“皇长孙在这里边!”
突然,有人认出李象,指著李象的马车。
一时间,数百人朝李象这边涌来,嚇得马儿惊鸣,车上的李象和徐慧都差点摔倒。
“不要激动,全部站好,我现在就带你们去解决问题。”
李象一手扶住车厢,一手抱住徐慧。
薛仁贵等人早就在刺史府门口等候,见到李象的马车后他就带人挤过去。
当下差点发生混乱,好在他暴揍了几人后,才衝到最前面,警告好几下,才终於消停。
好在不是闹事,不然什么情况真不好说。
“家跟上,不要急,踩踏。”
李象喊了两声,才抱著徐慧回马车。
“太嚇人了,曲辕犁真能行吗?”
徐慧红著脸从李象怀里离开。
她是第一个知道理想解决问题之法的。
牛得怪病还没有找到根源,又不能错过秋耕。
故而退而求次,改造了新的犁具出来,到达相似成果。
“你也看过试验,难道没有信心?”
李象笑呵呵道。
他信心十足,毕竟是后世的智慧。
徐慧闻言,微微頜首,但依旧有些担心,犹豫了下,凑到李象旁,似乎这样更能让她安心。
李象的马车在前面走,身后几百个百姓跟著。
隨著队伍走起来,更多人跟上。
好奇的,看戏的,更多的是真的想知道解决之法。
错过秋耕,明年就会饿肚子,辛苦一年赚到的钱,就全部得给地主了。
“我们也去看看。”
郑景鑠等好些世家族长也好奇。
他们恨不得李象被挤出齐州,对如此事很动。
引起这么多百姓,最好中途发生些事,让李象有去无回。
郊外,农田。
不是所有百姓都凑去刺史府看热闹。
依旧有不少一家数口人在农田上忙碌著,以人为耕种著。
以人为牛的意思是,家里只有一条牛的,就让一名青壮力当牛在前面拉著。
很牛马的行为,但却实用。
到了农田,就不再合適坐马车,李象和徐慧下来。
薛仁贵等衙役,和歷城县的衙役也全部到场,维持现场的秩序。
“去借牛,今天还没有用过的。”
李象吩咐。
房东海作为歷城县县令,这事他去操办。
没多时,现场就迁来几头壮牛,水牛和黄牛都有。
李象选了一头水牛牵上,朝从青狼帮搜刮过来的农田走去。
薛仁贵在身后扛著改造出来的曲辕犁跟上。
“皇长孙这是要干嘛?”
“不是解决牛得了怪病问题吗?”
“现在是要干嘛?皇长孙作秀吗?”
百姓们议论纷纷,但紧接著,譁然后现场变得寂静无声。
皇长孙下田了!
天潢贵胄,竞然亲身下田。
作为普通的百姓,好一些都以为看错,眼睛都揉红了,还是看到李象在耕种。
一般的富家翁都不会亲自耕田,更不要说身份尊高的皇长孙。
亲民,太亲民了。
“皇孙他..”
徐慧等事先知晓此事的人,也是惊得嘴巴张大。
谁敢想啊,身为高贵的皇长孙,竟然亲自下田耕种。
“作秀罢了。”
郑景鑠冷哼了一声。
但周围的世家族长却没有回应。
他们捫心自问,他们放不下身段下田。
再看皇长孙,从旁边的护卫手中接过犁具,架在水牛上。
隨即一声抽打声响起,眾人就看到皇长孙扶著犁具,轻鬆地在农田上翻土。
眾人不解。
但紧接著,眾人震惊,譁然一。
“怎么会这样?”
“那是什么神器?”
“隔壁两牛人艰难耕作,皇长孙人轻轻鬆鬆。”
反应过来的眾人议论纷纷,震惊无比,只觉得头皮发麻,发自灵魂深处。
更有甚者,冲开衙役的防御,朝李象衝过去。
“站住!”
衙役们大喊。
薛仁贵转过身,湿润的眼眶很快闪过冷芒。
他將衝过来的百姓拦住,抓住他的手臂往回走,警告不得上前,不然打断手脚。
人太多了,谁知道会不会有歹徒隱藏其中。
“让他在这里也行。”
李象回望那名青年,笑道。
他架著曲辕犁,踩在泥泞的农田上,很是愜意。
前世小时候,每年农忙假,妈妈总带他去村里的农村家。
然后李象就会被当做牲口一样使用,美其名曰是体验生活。
耕田这种事,在农村司空见惯,一般的孩子都懂,李象也懂。
穿越后,第一次体验外公家的耕田生活,李象发自心底的开心。
於是犁了一圈又一圈,很快就將小半亩田的土给翻完。
想著要不要將旁边的也犁的时候,水牛喘气了。
而此时,在场的百姓们也躁动得很。
“就这样吧,成果验证了,让狄仁杰將造好的曲辕犁搬出来。”
李象甩了甩手上的淤泥,从泥泞的农田里出来。
接到李象命令的狄仁杰,深深望著李象的方向,才下令。
没多时,一把把曲辕犁被搬运出来,抬去给现场的百姓。
“此乃皇长孙发明的曲辕犁,只需要一人一牛就能使用,大大改善了以往犁具的不便之处。”
“皇长孙还说,牛得了怪病暂时没有找到原因,要向你们道歉,希望大家將就著用新犁具,先度过秋耕,以后再给大家答覆。”
狄仁杰扯著最大的声音告知在场的百姓。
拿到犁具的百姓迫不及待研究,不仅轻便,而且確实好用。
一时间,有人感动得落泪。”唔唔唔,皇长孙圣人之后也。”
“今年的秋耕没问题了,明年不再挨饿。”
“有这神器,我唐农耕將更进一步,百姓生活能更好。”
“皇长孙大恩。”
“皇长孙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