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三號圃的茅草屋內,油灯昏黄的光晕在粗糙的墙壁上跳跃。陆尘舟盘膝坐在冰冷的硬板床上,指尖捏著那粒碧绿如玉的“回春散”丹药。他的目光並未停留在丹药本身,而是聚焦在掌心那个空了的青玉小瓶上。瓶底內壁,那个微缩的、结构精妙、与异常灵石核心纹路惊人相似的符文印记,如同一个无声的谜题,散发著诱人的光芒。
“符文…结构相似…能量流转韵律…”陆尘舟低声自语,眼中闪烁著科学家的探究欲。这绝非巧合!这符文,是丹药效果的保证?是丹师的標记?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能量引导机制?要解开这个谜题,他需要钥匙——系统掌握灵植药理,理解丹药运作的底层逻辑!
他立刻行动起来。將墨辰赠送的灵石小心收好(异常灵石对它们的排斥感依旧强烈),只留下那瓶“回春散”和空玉瓶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他拿出所有贡献点兑换的空白玉简和炭笔,再次踏入藏经阁。
这一次,他目標明確:灵植区、药理区、基础丹方区!
数据採集与建模:
陆尘舟如同飢饿的旅人,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他不再满足於泛泛而读,而是进行系统性、结构化的学习:
基础辨识: 从《百草图鑑》开始,记忆数百种常见灵植的外形、气味、生长环境、採摘时令。他摒弃了“感悟药性”的模糊描述,转而记录其物理特徵(叶片厚度、根茎形態、汁液粘稠度)和能量特徵(在“观测者”状態下,记录其散发的灵气波动频率、强度、属性偏向)。
药性解析: 精读《药性赋》、《君臣佐使论》。他摒弃“温热寒凉”、“升降浮沉”等玄学描述,转而建立“能量效应模型”:
清灵草: 叶脉导光率高,能量波动频率高(约1.5hz),主“净化”效应(观测到其能量场能微弱排斥惰性能量粒子)。
赤阳果: 果实蕴含高频火属性粒子(3.0hz+),主“激发”、“驱寒”效应(可加速局部能量粒子运动)。
固元: 根系能量场稳定(波动频率0.5hz),主“稳固”、“滋养”效应(能微弱加固能量场结构)。
百枯草: 汁液蕴含强氧化性粒子,主“灭活”、“分解”效应(可破坏微生物能量结构)。
丹方初解: 研读《基础丹方辑要》。他重点关注“回春散”的配方:清灵草(主)、固元(辅)、晨露(引)、百年石乳(融)。他尝试用能量模型解析:
清灵草(主): 高频净化能量,清除体內淤积杂质(包括轻微能量污染)。
固元(辅): 稳定能量场,滋养受损组织。
晨露(引): 蕴含微弱生命活性,引导药力渗透。
百年石乳(融): 蕴含温和土属性粒子,作为能量融合剂和载体。
符文作用(推测): 在丹药炼製过程中,可能起到稳定能量结构、引导药力精准释放、甚至放大某种药效的作用!
实验验证:
陆尘舟不满足於理论。他利用贡献点兑换了少量清灵草、固元粉末,以及最基础的炼丹工具(一个小型石臼、一个劣质陶土丹炉)。
单药测试: 將清灵草粉末溶於水,在“观测者”状態下观察其能量粒子对模擬“惰金之息”微尘的作用。发现其高频波动能微弱扰动微尘结构,但无法清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