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博弈论
“是……是这样!”他的声音带著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无论孤如何选,对他而言,认罪总是比不认罪更有利!反之……对孤而言,亦是如此!认罪,最坏八年,可能释放;不认罪,最好一年,可能十年!”
李逸尘重重地点了下头。
“故此,在这场博弈中,对於每一个囚徒而言,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选择认罪,总是比选择不认罪更有利!这,便是『优势策略』。”
“优势策略……”李承乾喃喃自语,反覆咀嚼著这四个字。
他感到一种冰冷的逻辑力量,无情地剥开了情谊和承诺的外衣,直指最核心的利益计算。
“所以……”李承乾的声音乾涩。
“所以最终,两人都会选择认罪,各判八年?明明有都不认罪、各判一年的更好结果,却因为互不信任,都害怕被对方背叛,而主动选择了更坏的结果?”
“殿下圣明,正是如此。”李逸尘肯定道。
“此乃『囚徒困境』。它揭示了在一个缺乏信任和有效约束的格局中,个体理性的选择,往往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恶果。人人皆求自保,反而共同墮入更糟糕的境地。”
李承乾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色微微发白。
他感觉头皮一阵发麻,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电流窜过。
这个例子太简单,太直白,却又太深刻,太可怕了!
它完美地詮释了他內心深处对人性、对权力斗爭的某种模糊认知!
朝堂之上,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多少联盟因猜忌而破裂,多少协议因私心而作废,不正是陷入了这“囚徒困境”吗?
“这……这便是博弈论?”李承乾的声音带著敬畏。
“此乃其中一例,冰山一角。”李逸尘道。
“博弈之局,千变万化。或有多次反覆,而非一次博弈,那时信任与合作或可產生;或有多人参与,形势更为复杂;或有强弱之分,策略又自不同。”
李逸尘稍作停顿,让太子消化片刻,继而將话题引向更贴近的现实。
“殿下,请试以此理,观照您自身之局。”
李承乾神情一凛,坐得更直了。
“孤之局?”
“殿下与魏王,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为一场博弈。”李逸尘平静地说道,话语却如重锤。
“陛下在位,便是那『官府』,手握最终裁决之权。您与魏王,皆想获得陛下最终认可。”
“若您二人皆安守本分,不互相攻訐,则大唐安稳,陛下或可从容观察,於国於家,可谓最佳。”
李承乾点头:“此乃上策,孤亦嚮往之。然青雀他……”
“然则,”李逸尘打断他,语气冰冷。
“魏王是否会安守本分?殿下您,是否会完全信任魏王不覬覦您之位?”
李承乾沉默了,脸色阴沉。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便是困境所在。”李逸尘道,“若殿下您恪守太子本分,不主动攻击魏王,而魏王却暗中布局,不断詆毁殿下,討好陛下。长此以往,陛下对殿下日益不满,对魏王日益宠爱,后果如何?”
李承乾握紧了拳头:“孤……孤之位恐將不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