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黑衣老者
少林寺的確有僧人习武,还不少。
但是也是有要求的,每五年招一批十五岁以下少年,出家剃度当和尚。
当了和尚,没什么特殊情况,十年內不能下山。
而张砚今年已经十四,等过几年少林广开山门,也过了年纪。
知道这些后,张砚才老老实实的当了这半年佃户。
说实话,少林寺的招生条件並不如何能引人前来拜师。
这个时代,不管怎么说,靠近这汴梁开封府。
只要勤快点,就饿不死,甚至有点脑子,说不定还能赚点小钱。
而当了和尚,起码要守清规戒律,不喝酒不吃肉,最重要的是不能娶妻生子。这不完全是断了香火,毫无人生乐趣。
虽然百姓过得穷些,但是起码能揭开锅,下的起米,不至於卖儿卖女。
实在没有办法,才把孩子送去当和尚或者进宫服侍。
至於俗家弟子,人家少林也收,但是都是有门路的。
要不是那家富家子弟想要强身健体,学些基础武功,每年给寺中孝敬一笔。
要不就是家中有前辈和少林有些许渊源,凭藉家中一些香火情,也能进入学武。
但是每年三节一寿也要少不了孝敬。
至於最后一种,被寺中哪位高僧大德直接收为弟子,这种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张砚这些哪一样都不沾,本身没钱还没势力,家中长辈唯一有渊源的还是当人家佃户,这样情况,当然和人家少林搭不上话。
但是如若救下这位老者,那情况就另外不同。
先不提他来找少林救命,就说明和少林渊源匪浅,单单是那把刀,看著碧光淋漓,就知道非是凡物。
救下这位老者,就是少林不收自己,到时候拜这位老者为师,起码也能学个三招两式,到时候给那家地主当个护院,也好过不少。
这些想法在张砚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片刻功夫,张砚就做下了决定。
一把背起老者,也不顾不得老者身体能不能承受的住,转身往树林深处跑去。
却丝毫没有注意,那把刀因为张砚匆忙,一脚踢入草中。
背著这黑衣老者还没走上几步,喧囂声渐近。
此时外边追兵已经凭藉滴落地上血跡,追赶而来。
“在这边,林子这边,快点过来”
“停下,別跑”
“我让你別跑,你听不到吗?你奶奶的”
这些人瞧见了这黑衣老者,便顾不得压低声音,以前怕大声说话惹来少林眾僧,现在目標人物就在眼前,自然毫无顾忌。
五六个人都是一袭黑衣,却以面巾蒙脸,看不清真容,身高七尺,手中拿著刀剑,一看都是一些练家子。
进入林中,正瞧见张砚背著这黑衣老者往林中深处而去。
听到喊声,张砚心中大嘆一声,苦也,
如若再晚来半柱香的功夫,我张砚也鱼游大海,鸟出牢笼了。
心里这般想著,脚上功夫也是没停,也幸亏这一段时间,干了农活,有把子力气,换做上一世,別说背著人走在这山路了,就是跑上几步,也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亏得张砚半年来常走此路,算半个本地人,对林中还算熟悉。
背著这黑衣老者,凭藉一股牛劲,往山上跑去。
追在后面的那几位蒙脸大汉见张砚脚步不停,隨即运起轻功,朝这边追来。
林中光线明暗不定,多少老树盘根错节,藤蔓缠道,张砚这个本地人还好,凭藉地理优势能快速绕过。
那就苦了这几位追杀的蒙面大汉了,本身轻功就不到家,还不敢使出浑身本事,害怕救走这位铁爪神鹰是位武功高强的人物,便留下几分力气,到时候再进行缠斗。
却殊不知张砚本是个毫无武学修为的泥腿子,救这位老者更是只是凭藉心中良知。
见张砚越跑越远,再过片刻,可能彻底就追不上了。
为首的一名蒙面男子,手一挥,直接朝著张砚射出手中暗器。
“嗖”的破空声响起
在前面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张砚听到身后声音,立马知道后面有人將暗器射出,此时想要躲避,却早已经来不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