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相劫指
藏经阁的日子大多平静。
那位鬚髮皆白的扫地老僧,依旧是每日重复著缓慢的动作,仿佛与这藏经阁融为一体。
虚若有时会试图跟他搭话。
“老师父,您吃了吗?”
“老师父,今天天气不错哈。”
“老师父,您说这落叶,我们是扫乾净好呢,还是留几片显得有诗意?”
老僧大多数时候毫无反应,偶尔浑浊的目光会瞥他一眼,又很快移开,依旧沉默。
但虚若並不在意,自顾自地说著。
有时他会分享自己刚悟出的歪理:“老师父,我觉得吧,这扫地就像练武,最快的速度不是猛扫,而是找到风的规律,让它帮你把叶子吹到一堆,这叫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有时他会抱怨:“唉,昨晚虚云师兄打呼嚕像打雷,吵得我没睡好,今天可得找个地方补一觉。”
久而久之,虚若发现,每当他偷懒躲到某个角落打瞌睡时,老僧扫地总会恰好扫到附近。
那缓慢而有节奏的沙沙声,像是最好的催眠曲,也像是一种无言的掩护。
而当他睡过头,快要被管事师兄发现时,那扫地的声音又会莫名地加大一些,恰到好处地將他惊醒。
一种奇怪的、沉默的默契,在这一老一少之间悄然形成。
藏经阁也並非总是冷清。
虚若逐渐熟悉了这里的常客。
有位痴迷佛法、眼神不太好使的老居士,总是虚若帮他找出他要的经书。
作为回报,老居士有时会带几块香甜的芝麻糕给虚若。
还有几位武僧院的师兄,定期来借阅或归还武学秘籍。
他们通常神情专注,来去匆匆,但对虚若这个懒散的小师弟倒也还算和气。
偶尔也会有像之前那位中年居士一样,气质不凡、看似並非普通香客的人物出现。
他们大多沉默寡言,专注於某一区域的典籍。
虚若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所有人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完成了份內工作后,便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要么发呆,要么打盹,要么沉浸在自已“悟”出的各种省力小技巧中。
正是在这样日復一日的“日常”中,他对藏经阁的环境越来越熟悉。
对哪些地方僻静、哪些时间人少、哪些人需要避开,都瞭然於心。
他也愈发习惯並享受这种表面懒散、实则內心不断有新知涌现的状態。
......
这一日,午后阳光暖洋洋地透过窗欞,洒在藏经阁二楼一处僻静的角落里。
虚若刚將几部大部头的经论摆放整齐,只觉得连日来的“勤奋悟道”耗费了不少心神,眼皮越来越重。
四周安静得只剩下窗外细微的风声和楼下老僧那永恆不变的、缓慢的扫地声。
“唔……刚吃饱就劳动,不利於消化……佛曰,適时休憩,亦是修行……”
他给自己找到了完美的理由,於是熟练地缩进两个高大书架的阴影里,背靠著一摞柔软的经帙,脑袋一歪,几乎是秒睡过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他迷迷糊糊间,似乎听到极轻微的“沙沙”声,不是扫地,而是翻动书页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