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两个多月,李坡全心投入青壮的训练和盐场的建设。

每次为青壮发餉,他都亲自经手,与每个人聊两句。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孩子叫什么皆了如指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去探望他们的家人,给孩子老人送些、盐巴之类的。

林祥儒则免费为大家看病,不时给他们赠些常用的药物。

眾人对李、林二人愈发佩服。自从来了梅山之后,大家吃得饱,赚得多,病了还有人免费给治,就是住的有点磕磣。

不过李大人说了,盐场建成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建房子,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泥瓦匠都来了几个,眾人只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说到这泥瓦匠,谁成想之后的盐场建设,他们竟是解了李坡燃眉之急。

分级蒸发池晒盐场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由矮堤分隔的棋盘系统,主要分为蒸发区和结晶区。

区域之间为“之”字形或串联式,让海水缓慢流动,逐级浓缩,结晶池地势最低。

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在於建造防渗层,这一步比李坡想像得难很多。

李坡只知需用到石灰、黏土、细沙、糯米浆等,將材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捶打,然后铺在池床上,厚度约十至十五厘米也就是四五寸即可。

然而李坡並不知道相关比例为多少!

后来问了几个盐场熟练工,他们对这个分级蒸发池晒盐场也不懂,有一个年纪大些的说,听別人提过用火山岩板结合牡蠣壳烧制的灰铺底,似是有李坡说的那种效果。

古代各种工艺技术都是看家的本领,每个手艺人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绝不秘传的,李坡心知靠別人不现实,还得自力更生。

然后他便想起了那几个泥瓦匠,最后李坡、林祥儒再加上几个泥瓦匠了一周多的时间终於弄出来一个效果不错的比例。

各级蒸发池与结晶池那些青壮早就挖的七七八八了。

用研发好的材料铺底后,需反覆捶打夯实。

接下来便是挖引水渠和排水沟,在关键节点设置桔槔(注1),用於將滷水从低级池提升到高级池。

耗时数月,这分级蒸发池晒盐场终於建成了。

李坡长舒一口气,非是因为在陈如倬规定的时间如期完成,因为这盐场他根本就不会交付给连珠寨!

心里石头落了地乃是因为盐场建成,自己以后就有了稳定的財路。

“自己的心血怎么能白白送人,哪怕一千两也买不走!”

分级蒸发池晒盐的工艺其实很好理解,涨潮时打开闸门,將海水引入一级蒸发池,称为纳潮。接下来是沉淀,让海水在储水池中静置,沉淀泥沙。

打开一级池的闸门,让海水依靠重力缓缓流入二级池。在阳光和风力作用下,水分蒸发,滷水浓度逐渐升高。工人可以用鸡蛋来测试滷水浓度。浓度足够的滷水才会被放入下一级。

还有一种莲子法,將不同重量的莲子放入滷水,根据莲子的沉浮状態判断浓度。

当滷水浓度达到饱和时,即可引入最末级的结晶池。滷水在浅池中继续蒸发,食盐晶体从这里开始析出,附著在池底。

待池底结出约一寸厚的盐晶,就可以收盐了!

后面最重要的便是维护了,定期清理池底淤泥,还需要用前面按比例调好的材料修补破损的防渗层。

整个梅山盐场只有李坡和林祥儒知道盐场完全建好了,但两人还是安排工人继续到处挖土砍树,装作还未建成的样子,反正那些木头和土以后建房也用得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