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並不非复杂,天道无亲,唯善是与,世间万物皆可入道,世间万灵皆能修行。”

见林游暗自疑惑,潘景行不由笑道:“修行一道也本无高下门槛之分,所谓境界不过是对修行途中的总结与描述,只是给后学者一个参照路標而已,譬如此山唤翠,旁山唤碧,可谁敢断言我这翠山定胜那碧山?又有谁敢断言这江定弱於河?”

“林老弟您说是与不是。”

“参照的路標·····”

林游闻言眼眸微垂。

手指摩擦杯子的动作渐渐停顿了下来。

修行……

路標……

他原以为修行境界当如《周易参同契》中所述“坎离匡廓,运轂正轴”,有规有矩,层层递进,上阶必然压制下阶,如同洞天福地的阶次,三清四御的品秩,分明有序。

可听潘景行这般说,倒像是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修行之路本就无穷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所谓境界,或许本就是强名之谓。

他忽的想起了那句“道法自然”。

自然里,哪有什么固定的路?

山涧的水,遇石则绕,遇洼则聚,从不会因为该往高处流还是该往低处淌而停滯。

它只是顺著自己的本性,一路向前,便有了江河湖海的万千气象。

道无处不在,如那知北游所云,道性平等,不因其所寓之物卑微而不至,无论根骨稟赋如何,皆有悟道之机,无高低门槛之分,唯察其能否於万事万物之中,勘破表象,洞悉道之玄机。

道如此。

那想要修行的自己应也是如此·······

“內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林游思索至此心中渐有一丝明悟:“潘老哥的意思是,境界是死的,人是活的。”

想到这里林游抬眼看向潘景行,眼中多了几分清明:“境界虽有定法,可人应灵活多变,在这修行一途上,我们虽同循道之指引,然方式各异不可一概而论,但只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洞察自然变化之妙亦能与道相通。”

“林老弟悟性果然不凡,不过你问我这般问题却是问错了人。”

潘景行闻言摇头苦笑:“我不过凡俗之人死后化为的一地城隍,所知全为道听途说实难给出答案,但听林老弟如此询问,想来或许应就是这般道理吧。”

林游闻言端起杯子,浅抿了一口酒水。

喉间泛起清冽的醇香,连带著心里那点若有若无的迷茫,也一併化了。

101看书 找书就去 101 看书网,101????????????.??????超全 全手打无错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既然如此,那我顺著自己的本心,应著眼前的境遇,一步一步走下去应也是一种正確的道路吧。

“至於仙府宗门灵山大泽。”

潘景行对林游的问题记的清楚,见林游若有所得便继续说道:“说来惭愧,我虽为一地城隍,对此確实知之甚少,我只在百多年前先后见过两位自称出自白云观的修士来此除妖,但他们二人皆是入了那蟾蜍的洞穴后便再没出现。”

“蟾蜍洞?”

林游闻言脑中不由想起了那日老蟾蜍的话。

若对方所言不虚,想来那两人应是无了。

如此来看,那蟾蜍其实是不弱的?

那自己是不是也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弱?

说起来,他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强,主要是没有个比较具体的参照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