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王二昨天说过,最近粮价上涨是因为北边闹了蝗灾的传闻,而他通过观察,发现吴县一带天气晴朗,没有任何灾害的跡象,这说明粮价上涨很可能是粮商在炒作,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

这是一个绝佳的套利机会!

程一言决定先去粮行多打听几家的价格,看看粮价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详细的计划。

他走到一家掛著“张记粮行”匾额的粮店门口,只见粮行里堆满了粮食,几个伙计正在给客人称粮,门口掛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

“糙米五十文一斗,粳米六十五文一斗,粟米四十五文一斗。”

程一言走进粮行,装作买粮的样子,对伙计问道:

“伙计,你们这糙米怎么卖这么贵啊?我上个月来买,才四十文一斗。”

伙计看了他一眼,一边称粮一边说道:

“客官,您有所不知,最近北边闹蝗灾,粮食减產,好多粮商都在囤粮,粮价能不贵吗?我看啊,再过几天,粮价还得涨!”

程一言心里暗暗点头,看来粮商炒作的跡象很明显。他又问道:

“那你们这粮食是从哪里进的货啊?要是北边真闹蝗灾,你们的货够不够卖啊?”

伙计笑了笑:

“我们老板早就有准备,从湖广进了一大批粮食,足够卖一阵子了。您要是想买粮,还是趁早,免得以后涨价了吃亏。”

程一言又问了几家粮行,情况都差不多,粮价普遍上涨了两成左右,而且粮商都宣称粮食是从外地进的,货源充足,还在鼓动百姓囤粮。

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现在粮价因为传闻上涨,百姓恐慌,纷纷囤粮,而实际上並没有大规模的灾害,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

他可以现在低价收购粮食,等粮价下跌后再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不过,他现在只有三十两银子,扣除买衣服、住店的钱,大概还剩二十八两,折合两万八千文。按照现在的粮价,五十文一斗糙米,两万八千文能买五百六十斗糙米,也就是五千六百斤。

这么多粮食,需要找个地方存放,还需要僱佣人看守,这又是一笔开销。

而且,他一个外来人,突然大量收购粮食,很容易引起粮商的注意,甚至可能遭到打压。他必须找个可靠的人合作,既能解决存放粮食的问题,又能降低风险。

程一言想到了王二,王二是本地人,认识的人多,而且为人憨厚可靠,要是能说服他一起合作,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他回到客栈,王二正在房间里等著他,裁缝已经把布料拿走了,说明天就能做好衣服。

程一言关上房门,对他说道:

“王二哥,我有个赚钱的机会,想跟你一起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王二愣了一下,连忙问道:

“程兄弟,什么机会啊?我就是个农夫,也没什么本事,能帮上你吗?”

程一言笑了笑:

“王二哥,你別谦虚,你的本事大著呢。我打听了,最近粮价上涨是因为北边闹蝗灾的传闻,可实际上並没有那么严重,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咱们现在可以低价收购粮食,等粮价下跌后再高价卖出,肯定能赚大钱。”

王二皱了皱眉:

“可是程兄弟,收购粮食需要很多银子,而且咱们也没地方放啊。再说,要是粮价不下跌,咱们不就亏了吗?”

程一言耐心解释道:

“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我有二十多两银子,足够收购一批粮食了。

存放粮食的地方,你在本地认识的人多,能不能找个空閒的仓库?至於风险,我敢肯定,粮价一定会下跌,你就放心吧。”

王二还是有些犹豫,他一辈子都在种地,从来没做过买卖,心里没底。

程一言见他这样,又说道:

“王二哥,这次要是赚了钱,我分你三成,要是亏了,所有的损失都算我的,你看怎么样?”

王二听到这话,心里一动。三成利润,要是真能赚大钱,那他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而且程一言把所有风险都承担了,他几乎没什么损失。

他想了想,终於点了点头:

“好,程兄弟,我信你!我这就去给你找仓库。”

程一言见王二答应了,心里鬆了口气:

“好,王二哥,你儘快找仓库,我再去联繫几个可靠的脚夫,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收购粮食。”

第二天一早,王二就带来了好消息,他找到了一个空閒的仓库,就在城外,租金一个月只要五两银子。

程一言也联繫了几个脚夫,约定好每收购一斗粮食,给他们两文钱的工钱。

一切准备就绪,程一言和王二带著脚夫,开始在吴县周边的村庄收购粮食。

百姓们见有人大量收购粮食,而且价格比粮行还高两文钱,都很乐意把粮食卖给他们。

短短三天时间,程一言就收购了六百斗糙米,了三万零六百文,折合三十点六两银子,他把剩下的银子都拿了出来,还不够,又从客栈老板那里借了五两银子,约定一个月后还六两。

粮食都存放在仓库里,程一言僱佣了两个农夫看守,每天给他们五十文钱。

王二见收购了这么多粮食,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每天都要去仓库看看。

程一言却很淡定,他知道,现在只需要等待,等待传闻平息的那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