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曾经的第一大族,在经歷五代十国的战乱后,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二流乃至三流的家族。

清河郡早已成为崔氏的祖地,如今的崔氏,散布在洛阳和开封两地,如崔光这种,其实已经算是崔氏的中坚力量。

还没等崔光继续和李瑜攀谈,周世谦就已经领著一份扎子回来,將扎子递给了李瑜,隨后又接过了吏员的茶水,轻抿一口。

李瑜轻轻瞥了一眼,只见抬头写著:

“龙卫军都指挥使李瑜:今奉圣旨,择於本月十八日,礼重事大,宜严扈卫——”

后面还盖了枢密使张浚和周世谦这些副官的章。

周世谦喝完一口茶,却没让李瑜离开,反而有些似笑非笑:“彰蔚,张相说—他有几句话要叮嘱你。”

李瑜有些吃惊。

从初入京城到现在,他从来没和张浚有过任何交流。

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周世谦等人传递。

如今却突然说要见自己—

李瑜连忙將扎子收了,告別周世谦,跟著崔光向张浚那边走去。

崔光不敢怠慢,两步並作一步,带著李瑜来到枢密使办公之地。

崔光躬身退下。

李瑜深呼一口气,隨后整了整衣冠。

张浚已於前日顺理成章正式接任首辅一职,如今已经是大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说实话,李瑜並不想和张浚这种在官场上混跡多年的老狐狸交谈。

和这种人说话,一句话得领会几个意思,差了一个意思就是完全错误。

李瑜稳步走入。

只见正中书案后,端坐一人,身著紫色窄袖枢密使常服,虽未著冠,仅以玉簪束髮,却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此人正是当朝枢密使张浚。

他看上去年近五旬,面容清癯,肤色因早年久在西北边睡而略显黝黑粗糙。

但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隼,开闔之间精光闪动,仿佛能洞彻人心。

此刻,他正手握一份文书,目光低垂,似乎沉浸在思绪中,直到李瑜走近,方才缓缓抬起头来。

李瑜不敢怠慢,趋前行礼,声音清朗而恭谨:“末將龙卫军都指挥使李瑜,参见枢相。”

张浚並未立刻叫起,而是用目光上下打量了李瑜片刻,方才放下文书,淡淡道:“免礼。彰蔚,我记得你——”

李瑜一时沉默,知晓此时的话语权完全落在了张浚手里,只能等著张浚的话。

“嗯。挺好”张浚微微頷首,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少年锐气,英姿勃发,不错。倒真有周公瑾的几分气度。我早就想和你说几句话,苦於没有什么机会,今日你在枢密,正好能见见你。”

他话锋一转。

“此次圣上亲临南郊,祭天祷福,礼重事大,扈卫之责,重於泰山。龙卫军身为上四军,肩负內层警戒,你可知其中分量?“

李瑜心知正题来了。

站直身子,肃然应答:

“末將明白。扈卫之事,关乎圣驾安危,国体尊严,末將必当弹精竭虑,確保万无一失。”

“应仪轨、布防、员调配,皆已反覆核验,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