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几位老农只能齐齐跪下,额头深深埋进泥里,祈求官府的人不要毁坏地里的秧苗。

他们寧愿毁掉的是自己!

地里的青苗可是一家人的希望。

马上的几个士卒也面露犹疑之色。

地方上的厢军,特別是精锐,大多都是本地的良家子,他们虽然大多素质一般,但也干不出毁人秧苗的缺德事。

海陵知县见军士和老农都不动手,喝道:“你们是要抗命吗?给我踏!”

几个士卒见知县发火,毫不犹豫在良心和饭碗之间选择了饭碗。

骑著马就要在田里踩踏起来。

老农见了,呜咽声更响。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声厉喝:“我看谁敢毁坏青苗!”

只见一位身骑白马,持著骇人大戟的將军带著一支队伍从不远处飞奔而来。

“愣著干嘛,踩啊!”

知县看见这將军,没有丝毫畏惧。

左右看样子不过是个武人,还能闹翻天不成。

几位士卒犹疑,但还是选择听知县的。

李瑜大怒,纵马至士卒面前,一脚將已经在青苗上踩踏的士卒踹下了马。

李瑜的亲卫们见李瑜动手,將在场的厢军和知县都围了起来。

海陵知县也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愚官,见了李瑜的架势,看出李瑜应不是地方上的武官,恐怕在中央禁军中也算得上是精锐。

他拱手道:“不知將军乃是何人?在下乃是朝廷钦定海陵知县,赵文渊,字深之,来自河东赵氏。”

虽然语气客气,但这知县的语气带著一丝文官特有的对武將的轻蔑。

而且,特意报出家族名號,毫无疑问是在暗示李瑜,自己是有关係的,不要管不该管的事。

没等李瑜自己回答,李瑜的亲卫林进已於马上横刀,竟豪迈地念出一首诗来:

“呵呵,你这昏官且听著,我家大人乃是:『朱袍玉带赠英雄,案首从军胆气豪。阵前箭彻擒偽王,今奉皇命镇淮南!』的李將军李大人!”

將这诗念完,林进颇为自豪的仰起头。

这可是他请汴京最厉害的说书先生写出来的定场诗,定能匹配大人的身份。

可无论是几位马上的士卒还是田埂上被李瑜部下扶起的老农,都不知道林进这是什么意思。

海陵知县赵文渊倒是好像想起了什么,脸上的傲气少了几分。

林进见眾人反应,又观察李瑜面上似乎没有特別的喜色,连忙换了一套说辞:

“呔!前方何人挡路?且听真了!我家將军,乃是官家亲封、枢密院行文、特来淮南平叛的龙卫军左厢都指挥使——李彰蔚李將军!”

这倒是说明白了,看著白马上这位年轻英武的將军,皆不敢有任何动作。

赵文渊却是没有被林进的这幅架势嚇到,剑已出鞘,若是收回,他的政令是別想继续执行下去了。

他还想开口言明自己是为了执行政令,却见李瑜竟全然没有下马拜会自己的意思。

李瑜在田埂上策马转了一圈,隨后对著厢军冷哼道:

“又是断水,又是踏苗,当兵的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

赵文渊本以为李瑜不同於普通的武夫,应是他的同道中人,结果没想到这李瑜竟丝毫不给自己的面子

听到李瑜教训厢军的话,他內心冷笑,但面上不显,只是暗中给李瑜挖了个坑:

“当然是皇粮!我等在此,所为的也正是推行官家钦定的『劝桑课』。將军如此阻拦,莫非是觉得……官家这道新政,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