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太平道·初见端倪
有趣的是,甘寧同样也是个大胃王,两人吃饭时总是会莫名其妙的燃起来,一副比谁吃更多的样子。
不过在船上待了几天,大家肚子里现在都没什么油水,甘寧吃的太猛,没一会儿就噎住,搁那捶胸顿足,惹得大傢伙笑成一团。
包厢里的氛围非常欢乐,而此时在这包厢隔壁,一个身穿锦袍,气质威严的中年男子也是放下茶杯。
“能將庐江大势看的如此清晰,这谢家娃娃,果然不是常人。怪不得瑜儿前些日子在舒县天天和我提起他,异哥回洛阳之前,也特地托我多加留意。”
旁边的管家垂手躬身,“老爷,可要老奴去请那谢公子过来一敘?”
“不必,那黄家已经是秋后蚂蚱,蹦躂不了几日。但那黄宽向来性子急躁,岂肯吞下这口哑巴亏。必然是会在这谢家娃娃的军功上动手脚,到时我再出面便是,在庐江,没人能与我周家抢人才。”
中年男人来到窗前,目光看向远方青山,衣袍微动。
他正是寻阳县丞——周尚。
周家祖上两代三公,这一代更是一门两贵,族中自然不是只有周瑜周异父子这一脉。
他周尚,不仅是周瑜的叔父,也是庐江周家中青一代的核心成员。
別看他现在只是寻阳县丞,但若是谢渊在此,定然能认出他就是未来的丹阳郡守。
丹阳在江南,庐江在江北,两者隔江相望,互为唇齿。因此也有些传闻说当年孙策能相对轻鬆的过江,入主江东,就是借了周尚在丹阳的影响力。
这位未来的丹阳郡守,虽如今还只是寻阳县丞。但毕竟家族里是有人在朝中当大官,他对天下局势要比寻常县丞更加敏锐。
“听异哥所说,如今朝中张让赵忠等宦官势力越来越大。汝南袁家、弘农杨家还有陈留蔡氏这些大族都在积蓄反抗力量,不出三五年,一场倾盆暴雨便要降下。”
“朝中局势波诡云譎,地方上也不安稳。最近庐江那太平道的传教之人更是愈发活跃,已经聚眾过万,虽尚无兵戈之相,然星火燎原之势已成...我庐江周家也不得不防啊。”
周尚眼神凝重,感嘆时值多事之秋。
別看前段日子陆康对周家逼的很凶,黄家也是很闹腾,但他其实也並未太著急两家的逼迫。
周氏自西汉起便入朝为官,三百年门第,歷经两汉兴衰。
与黄家和陆康的对抗,不过是一时之风沫而已,算不得关键。
可现在的情况过於复杂。
朝堂之上宦官乱政,郡內陆康与黄家掣肘,而他还发现,在市井之中有著一股更恐怖的力量在蛰伏——太平道。
早在十年前,巨鹿张角便遣八名弟子分赴八州传教。起初不过以符水治病,无人在意,他周尚也只是偶尔出门时会听到这个名字,亦未多想。
可近岁以来,太平道的信徒之眾,已超常理。
前些时日,因见太平道之人在坊间传道,他好奇之下便令周家弟子前去查访,最后竟发现仅庐江一郡,太平道信眾,就已过万不止!
要知道庐江常备郡兵为一千,战时也不过可动员七八千。
庐江若乱,周家首当其衝!
数月前,他就已经將此事上奏朝廷,结果却是音信全无,直到前些日子周瑜之父周异从洛阳回来,方知道现在根本无人理会什么太平道。
如今朝堂之上,士族、外戚以及宦官三方倾轧,已经杀疯了。
“天下將倾,而袞袞诸公,犹在爭权夺利。”
“谁又会在意,州郡之间,暗火已燃?”
“如今我周家在朝堂之上已无当年地位,不能將希望全部寄託於朝堂,要保住周家基业,我还需做两手准备。”
“可宦官势大,就算出了东园之事,我也不可能在庐江聚兵过多。况且我周家无將才...还是不要托大为妙,此等人才还是要儘快拉拢。”
想到这里,现实主义者周尚沉吟片刻,转身看向管家,“等会儿去备一份厚礼,送与桃源村谢家。另外,再请那谢家大郎明日上午来我府上,就说...让他做好当假军候的准备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