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铜雀台赋,惊艷世人
曹操抚须大笑,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显然对曹植这篇诗赋极为满意。
待到眾人稍静,程昱又取过曹冲的赋卷。
眾人不禁好奇,这位素有“神童”之名的冲公子,又能作出何等文章!
程昱展开绢帛,缓缓读道:
“《雀台临漳赋》
台以铜雀名,漳水绕其坰。
飞檐摩云汉,画栋接苍穹。
父攻盖六合,筑此宴群英。
我来观浩渺,心与川波平。
昔闻雏凤语,今见老龙行。
不逐风前絮,甘为涧底泓。
雀鸣非炫技,渊静自含精。
愿效阶前草,岁岁沐春荣。
……”
此赋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许多!
与曹植那《铜雀台赋》的华丽奔放不同,曹冲的赋,显得清新质朴,却又內蕴深意。
他同样讚美了铜雀台的雄伟和父亲的功业,但笔调更为含蓄內敛。
“心与川波平、不足风谦虚、甘为涧底泓、雀鸣非炫技、渊静自含精”,这些用词,处处透露著一种不慕虚荣、沉静自守、注重內在的修养与態度。
著重表现自身的观感与心志,特別是最后的“愿效阶前草”,更是谦逊地表达了自己愿如小草一般,依附於父亲这棵大树,默默承受恩泽,尽忠成长的心愿。
那些心怀汉室的臣子们,原本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些许。
这篇《雀台临漳赋》,没有咄咄逼人的劝进意味,也没有露骨的歌功颂德。
反而强调了一种传统的,近乎儒家思想的忠孝与谦逊。
这让他们听起来觉得顺耳了许多,甚至心中暗忖:“此子,倒是不似其父兄那般张扬……”
曹操听著程昱诵读,脸上的笑容依旧,但眼神却变得深邃起来。
他仔细品味著曹冲诗赋中的每一句,听出了讚美、听出了谦逊、更听出了那“不逐风前絮、渊静自含精”背后所隱含的沉稳、睿智,甚至那一丝不明显的独立品格。
这与他记忆中那个只会耍小聪明的神童形象,似乎有些不同了。
这份沉稳和心思,让他欣赏,但也让他心底那丝疑虑再次微微浮动。
“诸公!你们觉得冲儿的赋,怎么样?”曹操淡笑发问。
“冲公子的赋,文辞华美,意境高远。”
“结构工整,由景入情。”
“志向高洁,性情沉稳。寓意深远,大智若愚。”
最终,百官品评,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曹植的《铜雀台赋》文采更胜一筹,更能彰显出丞相的功业与当下的盛况。
当然,在场之人大多数都是曹氏亲贵和趋炎附势之辈。
他们的主观意愿,就是希望丞相能如赋中所述,更进一步。
所以,相比起曹冲的《雀台临漳赋》,他们自然觉得曹植的更好!
曹操从善如流,朗声宣布:“子建文采飞扬,卓尔不群!我要上表给天子,让他封你为平原候,食邑五千户。”
(平原候中的“平原”,乃是平原郡,位於现今的山东省德州一带。)
曹植闻言大喜,连忙上前谢恩,顿时意气风发,好不得意。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顿时察觉出丞相语气中的微妙变化。
之前加封曹彰时,曹操可是直接以自己的口吻宣布封其为鄢陵侯。
而此刻,虽然也是越权封侯,但却是站在臣子的角度,上表请求加封。
仅仅是几个字的差別,便能看出曹操前后的態度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