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铜雀台宴,勇冠三军
司马懿此言,可谓深諳政治投机之道,將风险降至最低,非常符合他谨言慎行的性格。
然陈群听完,却微微皱眉,似乎觉得有些过於取巧,並非正道。
但也不得不承认,在眼下复杂的局势下,这或许是最稳妥的办法。
陈群和司马懿,果然如歷史记载中相同。一人贪功冒进,想法激进冒险。一人沉稳周全,老谋深算。
二人將目光皆投向曹冲,等待著他的决断。
曹冲沉默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缓缓抬头,看向身前的两位谋士,目光清澈中带著几分坚定:“长文先生(陈群字长文),仲达先生,二位所言,皆有其理。然,冲以为,作赋非投机,乃为明志!
父亲筑高台,功业巍巍,自当歌颂!然其只在天下,在万民,非在一台一爵。我等为人子者,亦当时刻不忘忠孝之本,家国之责。
我已想好,只作一篇赋。此赋,既要讚颂父亲之功德,如昭昭日月。又要展示我的志向,效仿先贤,辅佐明主,安定天下,再造太平!其中分寸,我自会小心把握。”
话说到此,他略一沉吟:“至於劝进之事……此乃天命所归,非人臣可妄议。赋中绝不会提及半字,一切皆由父亲圣心独断,我等只需尽人臣本分,恪尽人子之道即可!”
此言一出,司马懿眸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
陈群则是面露惊讶,隨即化为一丝讚赏。
曹冲这番言论,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不直接劝进,也不刻意討好汉臣。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上,歌颂功业,阐明志向,强调责任,將最终决定权归於曹操。
自身保持绝对的忠孝和谦逊,这无疑是更聪明,更稳妥的选择。
司马懿深深看了曹冲一眼,躬身道:“公子思虑周全,格局高远,在下佩服。倒是在下拙见,让公子见笑了。”
陈群也汗顏拱手:“公子所言甚是,在下鲁莽了!”
曹冲展顏一笑:“二位先生皆是为冲筹谋,冲感激不尽!接下来,还需仰仗二位才学,助我斟酌词句,务求此赋能情理相融,恰到好处才是。”
隔日,艷阳高照,铜雀台巍然矗立於许昌城外,沐浴在灿烂的秋阳之下。
飞檐斗拱,雕栏玉砌,形似琉璃的瓦片,在阳光下反射出炫目的金光。
台顶,那巨大的铜雀振翅欲飞,仿佛真要扶云直上九霄一般。
其宏伟壮丽,確实堪称当世奇观,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与这恢弘建筑形成微妙对比的,乃是台下宴席间的氛围。
放眼看去,席间宾客虽多,但除了曹氏宗亲、夏侯子弟、以及一些依附於曹操的谋臣武將之外,前来赴宴的汉庭朝臣寥寥无几。
且多是一些无关紧要,寂寂无名的小官小吏。偶尔可见一两位品阶较高的汉室老臣,如孔融旧友,杨彪等。
虽碍於情面不得不来,却个个面沉如水,如坐针毡。或低头不语,或目光游离,与周围喧闹庆贺的曹氏亲信格格不入,脸上分明写满了“羞与尔等为伍”几个大字!
曹操高踞主位,身著锦衣,初时意气风发,笑容满面。
但当他目光扫过台下,看向那些空缺的席位和几位脸色难看的重臣时,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有些僵硬。
那双眼眸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和怒意。
荀彧、郗虑等重量级汉臣缺席,像一根根无形的刺,扎在他的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