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尤其注重结交记忆中,那些务实能干的中下层官吏和技术人才。

例如:

擅长器械的“马钧”,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机械发明家。史书记载,他改进过织布机,发明了灌溉用的龙骨水车和指南车等器械。

擅长改进生產器械的“韩暨”,是他改造了冶铁所用的鼓风装置,为武器製造提供重要支持。

精通农事的“任峻”,他是曹氏集团现任屯田主事。在各州郡推广屯田,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为曹军提供了稳定的粮草供应。

还有曹丕原来的门客“陈群”,原本他应该被曹丕牵连的,但曹冲深知此人才华,遂全力將其保下。

如今在他手下做事,帮他处理一些內务事宜。待他日后得势,再让其施展所能。

人脉的积累,需循序渐进。

他还需经常刷新曹操对自己的认知,所以日常参与议事时,他总会表现出自身对军政事物的天赋。

例如,主动请缨,协助核查部分军粮帐目,了解屯田收支。

旁听关於如何安抚关中诸將,甚至试著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文书。

他把握每一次机会,表现得情分好学,见解独到却又时刻保持谦卑。

而且,他总是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不忘提醒父亲关照二位兄长。

时刻將“兄弟齐心”“共谋大业”掛在嘴边。

甚至有次,曹彰因部下与曹植的门客发生衝突,闹到曹操面前,双方各执一词,分毫不让。

曹冲还主动出面调解,客观分析,既维护了曹彰部下军纪严明,也肯定了曹植门客並非有意衝撞,最终化解了一场小风波。

让曹操和在场宗室將领看在眼里,暗自点评。觉得此子確有心胸,能顾全大局,逐渐贏得不少宗室人员的善意和支持。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

南方的孙权与刘备因荆州归属摩擦不断。在此期间,发生了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例如:周朗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假途灭虢,惨败抑鬱而终。

凤雏归於刘备,如今臥龙凤雏皆得。

对於此事,曹冲也曾试著努力爭取过。

但无奈庞统在赤壁之战时暗算过曹操,他自知前往曹营,必是死路一条,所以,算是失败了。

至於曹操,则致力於內部稳定。同时派兵击破西凉马腾、韩遂,平定关中叛乱。

而曹冲,就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格局下,如同一株滕蔓,悄无声息地沿著权力的高墙,顽强生长。

他深知,缓衝结束之日,便是新一轮狂风暴雨来临之时,他已然做好准备,隨时准备建功立业!

……

铜雀台,这座耗费巨资,徵发无数民夫,歷时数载的宏伟建筑,终於在许昌城外巍然建成。

飞阁流丹,雕樑画栋,高台直插云霄。其上铜雀展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俯瞰著整个许昌都城。

它的落成,不仅仅是土木工程的完毕那么简单,更是一个强烈的政治讯號。

那是曹操的帝王之心,已昭然若揭,不再需要过多掩饰。

但也正因如此,这段时日,城內不少文臣武將开始有意对曹氏之人视而不见,故意迴避。

曹冲敏锐的察觉到了城內气氛的压抑,他也曾悄悄试探过曹操。但此乃歷史重要事件,曹冲不仅没劝解成功,反而引得曹操心中不快。

直到这一日!

曹冲、曹植、曹彰兄弟三人,与一些手下心腹在一起喝酒閒聊。

曹操的心腹谋士程昱,亲自来到几位公子聚会之所,传达丞相之意。

言明丞相不日將在铜雀台设宴,届时“武將需演武,以展雄风,文臣须作赋,以铭盛事”。

让几位公子早做准备,切不可辜负丞相所望!

曹彰闻言,顿时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比诗作赋他虽不行,但要论勇武之能,不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吗?

曹植听后,眼中也绽放光彩。对於作赋,他信心满满,自信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自己这个惯有“神童”之称的弟弟,他也丝毫不放在眼中。

而曹冲与他俩不同,他深知曹操筑高台,展雄风,以赋直抒胸臆的志向。

然而,此刻汉朝犹在,群臣大多仍抱有扶汉之心。此时设宴铜雀台,不但得不到眾臣拥立,反倒会与亲汉重臣心生嫌隙。

奈何,此事他无力扭转,只得暗自嘆息。表面上却与其他兄弟一样,恭敬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