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风里,总裹著一股特殊的气息——那是老式网吧里crt显示器的热浪、泡麵与廉价香菸混合的味道,还有少年们敲击键盘时的噼啪声,混著《红色警戒》里天启坦克的轰鸣、《cs》中dust2地图的脚步声,在昏黄的灯管下蒸腾成一代人的青春印记。
那时候的快乐直白又热烈:一群人挤在狭小的机位里,选苏联阵营就造满天启坦克平推对手,玩盟军就用光棱塔守到最后;打《三角洲特种部队》时趴在虚擬草丛里屏息瞄准,贏了就拍著桌子大笑,输了也会拉著邻座復盘“刚才要是多架个机枪就好了”。《帝国时代》的农田与城堡、《星际爭霸》的虫族rush与人族坦克阵,这些游戏填满了我们的课余时光,却也总让人隱约觉得,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少了一个能让人真正“走进去”的世界。
直到2000年后,这种空缺被彻底填补。先是《暗黑破坏神》带著哥德式的暗黑画风与扣人心弦的剧情袭来,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游戏不只是“打打杀杀”,还能承载厚重的世界观;紧接著,《魔兽爭霸》系列的降临,彻底改写了我们对“游戏史诗”的认知。从《魔兽爭霸2》的人兽阵营对抗,到《魔兽爭霸3》引入英雄系统与四大种族战役,每一段剧情都像一部鲜活的电影:看阿尔萨斯为了復仇拿起霜之哀伤时,我们既震撼又心疼;听伊利丹说出“为了艾泽拉斯”时,忍不住为这个亦正亦邪的英雄热血沸腾;暗夜精灵的古树、不死族的巫妖,每个种族的挣扎、每个英雄的抉择,都像刻在光碟里的记忆,隨滑鼠点击深植心底。
而2005年《魔兽世界》的上线,更是把这种“沉浸感”推到了顶峰。登录游戏的瞬间,我们不再是屏幕外的旁观者,而是艾泽拉斯大陆的一员:选金髮的人类牧师,就能在暴风城的城门口感受建筑额宏伟;挑兽人战士,便能在奥格瑞玛的山谷里听萨满吟唱古老歌谣。艾尔文森林的小松鼠、西部荒野的沙尘暴、贫瘠之地的科多兽,每个角落都藏著惊喜;熔火之心的拉格纳罗斯、黑翼之巢的奈法利安、纳克萨玛斯的克尔苏加德,每个副本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我们会为了一个职业任务跑遍大半个大陆,会为了帮朋友刷装备熬夜到天亮,会在公会活动时因配合失误互相调侃,也会在击败boss时一起欢呼——那时的艾泽拉斯,真的像我们拥有的另一个世界,有欢笑,有热血,有斩不断的羈绊。
当然,没有哪个世界能永远停留在最初的模样。十几年的运营里,艾泽拉斯经歷了一次又一次变革:有些剧情的调整让老玩家感到陌生,有些设定的反覆横跳也磨淡了曾经的“真实感”。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感谢那段时光——感谢艾泽拉斯曾为我们打开一扇门,让我们在最肆意的年纪里,有过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异世界之旅”。
於是便有了这部小说。它以《魔兽爭霸1-3》的战役剧情为根基,以《魔兽世界》80级之前的內容与设定为骨架——那是我们心中最纯粹的艾泽拉斯,没有复杂的后续扩展,只有最初的热血与感动。而故事的核心,是“奎尔萨拉斯的救赎”。这座高等精灵的永恆家园,曾在天灾军团的铁蹄下化为废墟:银月城的断壁残垣、太阳井的黑暗污染,是每个精灵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可血精灵的崛起、对魔法的坚守、对家园的重建,又藏著最坚韧的希望。
我想借著这个故事,回到银月城还闪耀著金色光芒的年代,回到我们第一次踏上奎尔萨拉斯土地的瞬间——去书写那些未被细说的牺牲,那些不曾褪色的坚守,也为我们的青春,补上一段关於“救赎”的回忆。或许这部小说无法復刻所有感动,但它承载著我对艾泽拉斯最真挚的敬意:敬那些年在网吧里一起熬夜的朋友,敬那些在游戏里並肩作战的伙伴,更敬那个曾让我们相信“另一个世界真实存在”的艾泽拉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