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自爆,再添一把火,发书
《建筑学概论》的热度被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真正实现了“破圈”,覆盖了从电影观眾到网络文学读者的庞大群体。
就在舆论沸腾到顶点之时,两家国內最具分量的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几乎同时发布了官方声明,证实了这一惊人消息:
人民文学出版社郑重宣布:“作品《鬼吹灯》系列的作者『天下绝唱』,確係青年导演、编剧林木先生。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社里已与林导演紧密合作,完成了《鬼吹灯》系列的全面修订,將於3月15日在我社所有渠道(包括全国各大书店及线上平台)正式上架,回馈广大书迷!”
长江文艺出版社紧隨其后:“《何以笙簫默》的作者『顾舟』,正是才华横溢的林导。值此之际,我社推出《何以笙簫默》精装版,並附赠林导亲笔签名及独家后记一篇,將於4月1日全面上市!”
这两则官方声明的发布,彻底一锤定音!不仅证实了林木的双重“大神”身份,更是趁热打铁,宣布了重磅出版计划,將这场热度完美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图书预售期待。
网络彻底沸腾了!网友们已经找不到合適的语言来表达內心的震撼:
“这是我今年听过最魔幻的新闻!”
“林导:不会写盗墓小说的言情作家不是好导演?”
“所以《建筑学概论》是『顾舟』写的,『天下绝唱』拍的?逻辑通了!”
“买!电影票要买!《鬼吹灯》再版要买!《何以》纪念版也要买!林导这是要承包我今年的文化消费啊!”
“北师大中文系,从此在我心中封神!”
这股巨大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席捲了即將开始的路演。
原本计划中以演员互动、分享拍摄趣事为主的路演现场,彻底变成了林木的“个人秀”和大型粉丝见面会。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来的除了电影观眾,还有大量举著《鬼吹灯》书封或高喊“默笙以琛”的书迷。
主持人每次试图把话题引向罗晋或舒唱,台下就会传来整齐划一的吶喊:
“林木!林木!林木!”
“绝唱大大看这里!”
“顾舟大大我爱你!”
罗晋和舒唱对此毫不在意,反而乐见其成。
罗晋甚至会主动抢过话筒:“大家想不想听林导分享一下同时写鬼故事和爱情故事是什么感受?”
台下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想!”。
舒唱则会在旁边可爱地补充:“对呀对呀,林导是不是精分啦?”
面对这种场面,林木从最初的措手不及,到后来也能无奈又幽默地应对。
在深圳站,有书迷问:“绝唱大大,《鬼吹灯》里胡八一的口头禪『寻龙分金看缠山』下一句是什么?”
林木下意识脱口而出:“一重缠是一重关……”说完自己都愣住了,全场爆笑。
在上海站,有《何以》女粉哽咽著问:“顾舟大大,您为什么会写出『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將就』这么虐又这么经典的话?”
林木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那个…大学时失恋写的…”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理解又善意的鬨笑和掌声。
媒体们更是不会放过这个热点,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林导,您如何平衡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是否意味著您下一步可能会拍《鬼吹灯》电影?”
“同时拥有两个成功的作家身份,您更认同自己是导演『林木』,还是作家『天下绝唱』或『顾舟』?”
“北师大中文系对您的创作產生了怎样的影响?您认为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林木疲於应对,但回答得依旧诚恳:“写作和拍电影都是讲故事,只是工具不同。我很感激那段默默写作的日子,它锻炼了我构建故事和人物的能力。至於《鬼吹灯》电影…目前还没计划,先做好眼前的事。身份认同?我就是林木,一个讲故事的人。感谢北师大给了我讲故事的底气。”
路演现场变成了林木的跨界才华展示会,票房也隨之再次猛涨。
原本就对电影质量认可的观眾,因为对作者的好奇和敬佩再次购票二刷三刷;庞大的书迷群体转化为了坚实的票房后盾。
连之前持怀疑態度的圈內人,也不得不怀著复杂的心情买票走进影院,想看看这个“怪物”到底拍出了个什么东西。
中影方面乐得合不拢嘴,紧急调整了宣传策略,所有海报和预告片上都加上了醒目的標註:“原著作者:天下绝唱(《鬼吹灯》)、顾舟(《何以笙簫默》)倾心编剧执导”,这几乎成了比任何明星阵容都更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
北师大中文系的官网访问量激增,招生办的电话被打爆,全都是諮询“如何能成为林木学长的学弟学妹”。
系主任在接受校刊採访时,脸都快笑烂了:“林木同学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我们中文系培养的不仅仅是学者和教师,更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强大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为他感到无比的骄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