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虽然网络视听还未像后世那般发达,但bt下载、音乐论坛、博客正处在黄金时期。一首歌如果足够好,完全有可能通过口碑传播,实现病毒式的蔓延!
“他们可以封杀我在电视上的露面,但他们封杀不了网际网路上的每一个埠!”顾辰的语气充满了自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首歌,用最高的质量製作出来,然后,像一颗种子一样,把它撒进网络的海洋里。”
他脑海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可是……录製、编曲……需要钱,需要设备……”苏晚晴想到了现实的问题。他们很穷,之前比赛的生活费都紧巴巴。
“设备可以租,钱……”顾辰顿了顿,目光落在苏晚晴身上,闪过一丝歉意,“晚晴,可能要暂时借用你下学期的学费。甚至生活费了。”
苏晚晴几乎没有犹豫,立刻重重点头:“用!只要能帮到你!”
她的信任和支持,毫无保留。
晚晴家虽不富裕,但小康是没问题的。顾辰记得以前就经常蹭她的饭卡。
此刻顾辰心中暖流涌动,他握住她的手:“相信我,很快,我会加倍还给你。”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再次响起。又是一个陌生號码,归属地长沙。
顾辰皱了皱眉,还是接了起来。
“喂,是顾辰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略显焦急和紧张的年轻男声,“我是《瀟湘晨报》文化版的记者,刘栋。我看了今晚的比赛,想……想就相关情况採访一下你,不知道你是否方便?”
传统媒体?
这些人怎么都这么神通广大?
顾辰眼神微动。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尤其是本地有影响力的报纸。
对方在这个时候找来,是单纯出於新闻敏感,还是另有目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刘记者你好,”顾辰不动声色,“感谢你的关注。不知道你想採访些什么?”
“主要是关於你今晚的表演,对比赛结果的看法,以及那首《山海》的创作背景。”刘栋语速很快,“我相信很多读者都希望听到你的声音,而不是单方面的声明。”
顾辰迅速权衡。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並存的机会。说得不好,可能被断章取义,落入话语陷阱。说得好,则能进一步抢占舆论制高点。
“可以。”顾辰最终答应下来,“但我有几个条件。”
“您说!”
“第一,採访內容需要经过我本人確认后才能发表。”
“第二,我希望採访能侧重於音乐创作本身,而非单纯的爭议。”
“第三,我需要一份刊登后的报纸原件。”
刘栋在那边似乎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的选手如此冷静且条理清晰,完全不像个20岁的年轻人。
“没问题!这些都可以答应!”刘栋立刻答应,“您看明天上午方便吗?”
“可以。地点我稍后简讯发给你。”
掛断电话,顾辰深吸一口气。
看来,这把火比想像中烧得还要旺。连本地主流媒体都惊动了。
“记者?”苏晚晴又紧张起来。
“是好事。”顾辰眼中闪烁著谋算的光芒,“正好,借他的笔,为我们的新歌,提前预热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