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惊天一棍震慑群贼
“那我要怎么样才能跟他们一样?”铁头仍旧不肯放弃。
看著眼神坚定的铁头,杨先道:“首先得你师父答应,他要是答应,我就给你个机会。”
“好。”铁头立马转身去找向且正了,旋即爭吵声就响了起来。
如今定安断了一只手,而且下落不明,铁头就是继承炼锋號最好的人选,虽说如今炼锋號只剩下个名头,但在向且正心中,炼锋號就跟他的孩子一样,而且战场凶险,刀剑无眼,他又如何忍心让铁头去上战场。
杨先摇了摇头,並未理会,而是將目光看向西北方向,看向十多丈外一处长著几簇枯草的土坡,旋即拿起马背一侧的大弓,二指捻出一根羽箭,拉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在半空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度,稳稳噹噹的插在土坡之上。
紧接著就是第二支,第三支。
杨先的动作,也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铁头和向且正的爭吵也因此结束了爭吵。
“出来吧!”
“別射了,我们出来。”
一个短髮青年自坡后徐徐站起,其身侧还跟著一个又黑又瘦的小个子。
“定安?”
铁头一眼就认出了坡上那短髮青年,隨著他话音刚落,小灵已经打马朝著土坡而去,一边骑马一边大声喊著定安的名字。
赫然是向且正那断手失踪的另外一个徒弟。
半个时辰之后,战场打扫乾净,修整也结束了,眾人再度启程,只是队伍里多了两个人。
一个右手齐腕而断的短髮青年,一个又黑又瘦的丑丫头。
原本定安和黑头並不想跟著他们一起上路,只想在確定炼锋號所有人安全之后找个没人的地方隱居,可在杨三给他们一番分析过后,二人最终还是加入了队伍,要跟著眾人一道入关返回渭州。
相较於混乱无序,马贼横行,生活朝不保夕的西域而言,大周治下的渭州,无异要安稳许多。
定安自己无所谓,可铁头却过够了三天两头被马贼欺负的日子,加上他们如今居无定所,一听说渭州那边太平安稳,而且一过去还给房屋田地用来安置他们,立即就动了心。
定安早已把铁头当成了家人,加上师傅和一眾师兄弟还有小灵也在,便加入了队伍。
一个月后,渭州,经略府。
“好刀!”
“確实是好刀!”
“继之,你这回可立了大功啊!”
刘洵看著手中寒芒四射宝刀,眼中满是喜欢。
“都是经略相公领导有方,若非经略相公慧眼识珠,末將也不可能把这些技艺精湛的匠人寻回来。”杨先笑著道。
“哈哈哈哈!”
“人是你找回来了,那就交给你安置了。”
“末將定不负相公厚望。”
炼锋號的人说到底不过就是匠人而已,身为渭州经略,总领渭州军政大权的地方大员,官居三品,又是文臣出身,自然不会將区区匠人放在眼里,能多说一句,已经是对他们的恩典了。
不过杨先却和刘洵不同,在杨先看来,炼锋號的这些人可都是难得的人才。
一个炼锋號的弟子,至少抵得上十个兵卒。
渭州城北,一处宽大的院子里。
“向师傅,这院子不算特別大大,好在房间不少,暂时应该够住了,旁边还有个单独的跨院,还算僻静,向师傅和小灵姑娘刚好可以住过去。”杨三领著炼锋號眾人在盛维早已准备好的新居安顿。
“这条件已经很好了!”
向且正对这房子倒是颇为满意:“没比咱们丰水集的房子小多少,已经足够了。”
“向师傅喜欢就行。”
向且正有些拘谨的问道:“对了,杨都头,杨提辖可说咱们什么时候开工?”
杨三儿笑著道:“向师傅,咱们才刚到渭州,大家一路舟车劳顿,怎么也得先休息休息,至於开工的事情,暂时先不著急,等大家把身体养好了,咱们再说。”
“对了,向师傅和诸位要是有什么需求,儘管言语一声,提辖哥哥说了,一定尽力满足诸位。”
“杨提辖实在是太客气了。”向且正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在真正见识过杨先的厉害之前,向且正对杨先的態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杨先一棒戳死了被向且正当做梦魘的马贼飞龙之后,杨先在向且正心中,已经是神明一样的存在。
炼锋號的这些个徒弟们不说个个都是顶尖匠人,但打刀都是一把好手。
不过向且正最看重的两个徒弟,如今一个断了右手,已经无法再继续打刀,另一个如今心思早已经不在打刀之上,而是想跟著杨先,成为和杨先一样的人。
“这是方勇方將军,如今是我的副手。”
“方將军!”
“方將军,这小子叫铁头,颇有几分勇力,就是没学过枪棒,还得劳烦方將军好好调教调教。”
“提辖放心,末將一定把人调教的好好的!”
杨先又对著铁头道:“方將军可是我麾下最顶尖的高手,在枪棒上的本领,连我都未必是他对手,方將军肯指点你,你小子可得好好学。”
“提辖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一路跟著杨先从丰水集穿越近千里之遥,回到渭州,路上不知遭遇多少马贼,杨先却只凭著一根铁棒,斩杀马贼无数,棒下从无一合之敌,衝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斩杀马贼犹如割草砍柴,杨先在铁头心目中的形象也愈发高大威武。
把铁头塞给方勇,杨先却没閒著,如今他在刘洵那儿正得信任,正是发光发热,更进一步的好时候。
隨著杨先离开这几个月,来到渭州大半年的盛维,也已经將摊子彻底铺开,食盐、白、酒楼,加上顾二的名號,还有大量的金钱攻势,盛维顺利的敲开了渭州的大门,並且隨著杨先从西域归来,通往西域的商路,也被杨先打通。
经过二次提纯的食盐和白、丝绸还有瓷器,在渭州和那些从西域归来的商人们换取大量的香料、宝石,通过早已打通的路线,送往京城和江南,这一来一回之间,所带来的利润十分丰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