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一声轻喝,杨先双腿也隨之猛夹马腹,胯下黄驃马当即踱步而出,其身后十多个汉子紧隨其后,纷纷打马而出。

这十多个汉子,大半都是昔日跟著杨先的刀手,个个身强体壮,家世清白,之后又隨著杨先当了乡勇,操练了好一阵子,已然有了几分干练之气。

一行人出了扬州便一路向西,过江西,越两湖,自武陵地区一路翻山越岭,进入川黔地区,然后一路北上穿越成都平原,溯江而上,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至二月中旬,才赶到渭州。

入得城去,关西地区城镇布局和关中並无区別,皆是六街三市,六街说的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各自三条交错的大街,三市乃是指早、午、晚三个不同的时间开放的集市。

渭州地处西北,建筑风格也和江南迥异,屋舍街道之间,透著一股子西北特有的粗獷豪放之意。

杨先领著十八个兄弟来到一处客店,將马匹行囊安置,沐浴更衣之后,问清道路,只带了个杨三儿,便直奔经略府而去。

“来者何人!”

二人刚来到门口,值守的两个士卒便拦住了二人的去路。

“某家杨先,初至渭州,特来拜会经略相公,这是在下的拜帖,还望通报一二。”

“来拜会经略相公的?”

两个士卒神色一愣,接过拜帖的同时,只觉手心一沉,那沉甸甸、冰冰凉的质感,不是银子又是什么,分量少说也有二两。

再加上杨先那一身一看就造价不菲的衣裳,一看就知道来头不小,两个士卒的態度当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脸上也露出笑容。

“郎君稍候片刻,小的这就进去通稟。”

片刻之后,一个文书打扮的中年人便走了出来,將杨先二人请了进去,让人奉上茶水。

“本官是经略相公帐下主簿王恆,经略相公今早外出公干,尚未回府,不过郎君不用担心,咱们经略相公和寧远侯乃是旧交,待经略相公回来,定会亲自接见郎君。”

“对了,还不知郎君姓名?”

“在下杨先,金陵人士,並非是寧远侯府姻亲,只是和顾二公子有些交情,厚著脸皮问顾二公子討了份荐书,来渭州投军。”

王恆眸光闪烁,打量著杨先,心里想的却是杨先刚才的话。

不论杨先到底什么来歷,终究是拿著寧远侯的荐书来的,自己肯定不能怠慢了。

王恆脸上挤出灿烂的笑容,表现的十分热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直至下午未时左右,外头传来一阵动静。

王恆急忙齐声,说了句:“经略相公回来了。”然后就迎了出去。

未多时,杨先就见王恆跟著一个四五十岁模样,中等身形,面容方正,下頜留著一簇短须、身著紫色官袍的中年人走进堂內。

大周官制,三品以上方可服紫,也唯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称相公。

“草民杨先,拜见经略相公。”

杨先信步上前,拱手躬身见礼。

“听王主簿说,你是拿著寧远侯的荐书来的?”经略相公打量著面前的杨先。

“草民出身寒微,原先只会在金陵治下宥阳县中担任马军都头,后侥倖识得顾二公子,顾二公子见草民有些武艺在身,又一心报国,便为草民向其父寧远侯討了这封荐书。”

杨先说话间,將先前王恆递还给他的荐书双手捧著递了出去。

经略相公接过荐书,打开细看之后,看向杨先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顾偃开在信中对杨先可颇为推崇,说他武艺超群,行事果决,是块可造之材。

旁人不知晓那寧远侯顾偃开的性情,他怎会不知晓,若是杨先没点真本事,顾偃开绝不会这么说。

“顾侯说你武艺超群,不知弓马骑射,拳脚枪棒,你都擅长那几样?”

“都略通一二!”

“哦?是吗?”

“识字吗?”

“大部分常用的字都认得。”

“可读过兵法?”

“只细读过《孙子兵法》,其余只囫圇看过。”

面对经略相公的问询,杨先一一回答。

“正好我要去一趟校场,你且跟著,让本官瞧瞧你的武艺骑射如何。”

“谨遵相公均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