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一观
玉华山坐落在三弯谷东北百余里,主峰玉华峰高九百丈,两侧辅峰 “玉霞”“玉霜” 左右拱卫,中间环抱一汪清泉。
山上有一条一阶上品灵脉,二十年前玉璣子携幼年陈行远避难於清河县,
见此地灵气金水交融,相较於其他五行之气更为活跃,与所修《金鳞潮生诀》功法五行契合度极高,便大代价从清河县三大筑基家族张家手中租赁了下来,
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小小的道观,取名“太一”。
待陈行远走到山脚下时,已是傍晚时分,他在路边草叶上蹭净鞋底泥泞,弃了竹杖便沿著石阶缓步而上,
夏日草木繁茂,草木香气混著泥土的腥气,直往人鼻腔里钻,抬眼望去天空中时有飞禽盘旋而过,划破天际。
两侧丛林中蟋蟀振翅声与树梢山雀啁啾声此起彼伏。
隨著他拾阶而上八百余级,一座占地十余亩的道观赫然出现。
斑驳的墙面上,藤蔓如绿色蛛网般肆意攀附,几乎吞没了半面青墙,而原本的琉璃红瓦也不再明亮,变成了蒙著苍苔的暗红色。
唯正门那檀木匾额却洁净如新,上书“太一”二字,笔力苍劲又锋锐凌厉,正是师尊当年亲手所提。
隨著他伸手轻轻用力“吱呀 " 铜环木门缓缓洞开,一座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
大殿飞檐层叠刺天,十八根灵气黯淡的上品灵木製成的云纹柱按特定方位矗立,它们既是大殿承重的樑柱,亦是一阶上品护山阵法《玄金听潮阵》根基,可惜因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
自八年前,玉璣子替张家去了趟琅泉洞秘境便一去不归,留下太一观莫大的担子给刚满十八岁、修为不过练气五层的陈行远。
既要守护岌岌可危的传承,又要面对各色人物的覬覦,还要抚养尚在稚龄的谢南乔与董虎,让他耗尽心力。
至於阵法维缮,於他而言不过奢望,经年累月间,便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殿前是约两亩见方的青石广场,中央立著一座正方八柱的铜铸香炉,一炷长香正腾起裊裊青烟。
大殿两侧是通往后殿的石路与两排厢房,往后还有一处偏殿,日常议事待客所用。
沿大殿侧边的石路继续往里走,便是斋堂、厨房与三人起居的住所。
旁边还有两间静室,乃玉华山的灵力匯聚之地,被布置了聚灵阵法,三人日常修炼便在此。
后院中央的庭院中,两株深绿色的一阶中品银杏树正被清凉的晚风吹的沙沙作响。
树下一张简单石制桌椅静立在银杏树的怀抱之下。
因为是灵植,每隔三年树上便会成熟一批果子,不管是自家食用还是拿去坊市都能换百十来块灵石。
整个道观不算太大,却承载了三人从小的欢笑与回忆,为他们提供了避风的港湾。
在这里有师尊面提教导,有灵脉修行,有灵田供给,让他们不至於像散修那般无依无靠朝不保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