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既然要撤退,则必须要登船,可眼下船皆小只,根本不足以装载战马,若要隨船北渡,则需捨弃战马,只身登船。
去卑自然明白战马对於本族骑兵的重要性,匈奴骑兵的核心战斗力就在马匹上,若舍马上船,犹如自断己臂。
但他此次前来,虽名为勤王,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寻求能够同斗爭的政治筹码,陛下虽已经许诺待渡河之后便赏封他为并州牧,但毕竟还只是口头承诺而已,尚未兑现,若他率领的骑兵因不能上船而与王师失去联繫,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时白白折损了兵力不说,还有可能遭到李傕,郭汜军的疯狂报復。
如此想来,去卑在面对眾大臣纷纷提出“弃马上船”的提议时,並未反驳。
眼见堂堂右贤王居然对眾人提出的舍马北渡的提议予以默认,刘涣瞬间就猜出去卑心中所想。
“马者,轻骑之命也,失马,则威名尽丧,贵部皆天下驍骑,岂能如步卒一般挤於小舟之中?”
明明马上民族,却因担心不能如愿得到封赏而想要放弃战马。
刘涣既觉唏嘘,但又理解。
他为人向来信守承诺,且封赏去卑为并州牧对汉室亦有利处,这一点自然不会食言。
只是去卑不知实情,心里存著这点担忧也在常理之中。
不过不管如何,匈奴轻骑在日后还有大用,绝不可以在此时自斩一臂。
“陛下所言,臣自然知晓………”去卑心中微动,一时间有些动摇。
“诸军虽为殿后之师,然实系存亡,待三处烽烟並举,白波军撤退之时,贵部可乘骏马之疾,作雷霆一击,而后东向后退。”
刘涣指出一条新的道路。
向东撤退?
眾人听罢,有些诧异。
“李傕,郭汜之徒,意在劫朕。”
刘涣起身,为去卑,以及眾臣解释道:“若朕已北渡,其必集全力造船追赶,届时无暇顾及你们,故而不必担忧会有追兵在后的危险。”
“何况此去东面数十里外,黄河岸边有地势平缓之处,你们可稍待休整,期间若有李,郭残军,亦可劫西凉良马充当己骑。”
“朕既许卿为并州牧,必不食言,何况朕此行目的,意在东归,此番之所以北渡黄河,不过为避李傕,郭汜之追兵而已,届时待追兵退散,当復渡河而东,尔等可预为之备,接应王师,亦得护驾之功。”
此言一出,去卑心头豁然明亮。
他本就不捨得拋弃战马,陛下如今所言,正好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臣领旨。”
去卑接下旨意,终究改变了按照原先“弃马上船”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