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亲口所说,要在渡河之后再让官吏选出一个良辰吉日,与皇后行夫妻之礼,並且,还说,汉室需要嫡嗣来稳定人心。”

嫡嗣?!

不出伏德意料,面前二人听罢皆是一惊。

灵帝膝下仅有二子,长子即少帝,已经被贼人董卓所害,当今天子是唯一的正统血脉,绵延子嗣一事事关国运,更关乎汉室宗祚。

倘若陛下只是说汉室需要皇子来稳定人心也就罢了,可偏偏说的是嫡嗣二字。

这不就是摆明了暗示他们,若皇后有子,则未来的储君极有可能会出自他们伏氏一脉!

“千真万確?你不是在玩笑兄长吗?”伏典一把捞起跪在地上的伏德,方才那话听得他热血上涌,却又不敢確信。

“真的!我怎敢欺瞒父亲与兄长。”

伏德再三保证,末了,又几步上前,对尚且沉思的伏完道:“如今四方势力潜流暗涌,拥兵者皆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儿子以为,白波之眾虽云救驾,却实为流寇,匈奴轻骑虽称勤王,但终属外族,二者各怀异志,非忠汉室,若其手握兵权,萌生逆谋,则社稷危矣!”

伏德自知父亲伏完一向谨慎,奉行中庸之道,想要依次来保全自身,当下不由得心急如焚。

“父为汉室国丈,伏氏又为中宫外戚,岂可坐视董承、杨奉及白波流寇、匈奴外族,再行架空天子之事?!”

如此质问的话语,听得伏典浑身一震,也被伏德的情绪所感染,竟也改变了原来同父亲伏完一样奉行的自保之策,同二弟伏德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反过来开始劝说起父亲伏完:“二弟说的在理,父亲如今已为汉室国丈,陛下又有中宫嫡嗣承续大统之諭,伏氏自当戮力匡辅,护驾东归!”

“你二人所言之意,为父岂会不知。”

伏完沉声低吟,右手附上鬍鬚,瞬间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待安定下来后,陛下若是想要重组朝廷,为父定然会举全族之力加以托举。”

眼下尚在逃难,没有兵权就没有话语权,即便伏氏一族有心復兴汉室,也多方受制。

不过,伏完眸光一沉。

既然伏氏已经与刘姓皇族绑在了一起,他自然要为之谋划一二。

····

自渡河决策定下后,李乐率领一些人马先一步乘著小船北渡黄河,负责建立接应点以及联繫河东太守张杨,河內太守王邑接驾,同时军营內部也开始秘密准备渡河所需。

然而在这期间,杨奉心中却一直记掛著一件事。

先前在集会上,天子曾言要对李翠,郭汜暗中施以离间之计,可一连过去了几日,却始终没有半点消息。

陛下既不召见眾臣商议,他们这些大臣也不能隨意做下决定,可眼见距渡河之日越来越近,天子却似乎对此事並不上心。

杨奉心急,如若一直不管不顾,那即便他们向北渡过黄河,恐怕也只能拖延几日,但凡李翠,郭汜组织好了船只北渡继续追击,那他们一样摆脱不了危险。

杨奉曾私下请示过天子,但刘涣却只是催问船只修缮的进度。

“现已大致准备妥当。”

杨奉拱手回稟:“只等河对岸的李乐举火为號,届时便可北渡。”

大致准备妥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