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一样的天子
哭丧?
见赵绥从外面探查完情况回来,他忙询问一句:“谁又出事了?”
赵绥听罢,有些哭笑不得。“是眾大臣们听闻天子险些遇险,深感失责,觉得愧对汉室二十四帝,故而於屋外痛哭。”
原来是这样……
刘涣心中稍安,转头下床,在身上披了一件外袍,推门而出。
群臣正是痛哭之际,猛然见屋门大开,天子肩头只披了一件单薄外袍,不过面上气色极好,精神昂然,与先前病怏怏的状態截然不同。
眼见不过一日的功夫就有如此变化,眾人吃了一惊,一时间竟忘记君臣礼仪,目光诧异的將天子上下都看了一遍。
“陛下!”
群臣还在惊异於天子变化,为首的杨彪却先一步上前,叩首泣拜:“幸得先帝庇佑,陛下无恙倘若不幸,我等寧赴黄泉,追隨於地下!”
说罢,老太尉言语已几近哽咽。
杨彪出身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皆以忠直而闻名,其家族世代研习《欧阳尚书》,和汝南袁氏同为名门大族,此番是跟隨皇帝东归洛阳,陪伴左右。
刘涣清楚杨彪在百官,以及弘农杨氏中的头羊效应,他亲自扶起老太尉,宽慰道:“朕自践祚以来,屡次遭险,却都能化险为夷。”
“朕尚泰然,太尉又何必惊惧。”
杨彪一愣,只见天子握紧自己的手,目光坚定:“太尉且安心就是。”
寒冷的北风呼啸而过,杨彪鬍鬚粘冰,冻的手脚冰凉。
而几行热泪却滚滚落下。
自年初他隨天子东迁洛阳,一路受尽磨难,不是在四处求援,就是在逃难路上,天子一路吃的苦他最清楚不过,如今却又这般坦然的说出,其中该有多大的魄力………
想到这里,杨彪不免悲从中来,忍不住掩面而泣,群臣亦面露担忧,目光殷殷。
若是按照以往惯例,群臣一哭,天子定然会紧跟著落泪。
届时君臣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眾人已经准备好与陛下再来一场憾天憾地的“君臣相泣”,泪点高的大臣甚至掐著自己的大腿,硬生生的逼出几滴泪来,唯恐会破坏沉痛气氛。
不料天子却似乎並未被他们好不容易散播出去的悲痛,伤感,自怨自艾的情绪所“感染”,反而坦然一笑。
“天命归汉,诸公不必担忧,径去休憩,来日方新!”
此话一出,犹如惊天巨石,瞬间在群臣心中激起千层浪涛!
天命归汉。
来日方新。
看到高阶上的天子目光迥然,丝毫未有被眼下苦难所打倒的颓然,群臣目光一震,瞬间被刘涣方才的那句话所点醒。
是啊,抱头痛哭能解决什么?
除了徒增丧气,再没有半点利处。
汉室自高祖斩蛇兴起,期间虽歷王莽之乱,但正统仍归於刘氏皇族,足以见得汉室承天之庇佑!
即便诸侯四起,王室衰微,也终有一天会重归正轨,汉家天子將再掌乾坤!
天命归汉,天佑汉祚!
而他们,只要熬过这一劫,便是功劳首屈一指的从龙功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