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河南武安县。

衙內,县令杨景山盯著手中那纸公文,面色凝重。

今早,府衙加征剿餉的急递到了,数额高达八千两。

武安县刚刚刮地三尺般征过辽餉,百姓家底早空,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剿餉又下来了。

杨景山长嘆,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

县丞刘福安见状开口说道:

“依下官之见,不如让沈典史带著三班弟兄下去徵收。”

“若是有刁民不从,沈典史立刻索拿问罪!”

坐在下首的典史沈墨不禁瞥了一眼刘福安,亏他说得出口。

还刁民?

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换谁不刁?

沈墨心中骂道,这个老狐狸,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便甩给了我。

沈墨原本是个歷史爱好者,浸淫各大网络论坛多年。靠著对歷史事件和人物犀利的吐槽,也算混成了个小有名气的博主。

而现在,意外穿越到了大明,舞台虽不大,但比起刘朱二位太祖,已然是个不错的起点了。

想起曾经网友的恶意评论——样样通样样松,沈墨嘴角勾起一丝苦涩。

沈墨平復了复杂的情绪,冷静回道:“县尊,如今民怨四起,如果靠三班弟兄们强制徵收,恐怕会適得其反,激起民变,届时我等皆难逃干係。”

杨景山气道:“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

“谁有钱,谁就出剿餉!”

杨景山和刘福安不约而同地睁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沈墨记得有人说过,歷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现在要保百姓,那只能祭出商人了。

“我武安县虽穷,却有张、周、王、李、赵五家富户,家资巨万,田连阡陌,商铺林立。此次剿餉,就让他们出钱!”

“荒谬,他们背后哪家没有州府的关係?你让他们出钱,比登天还难。”

刘福安立即反驳,他自己与周家就有往来,其余几家也多有府县两级衙门的门路,让他们出钱,不就是断了自己和一眾同僚的財路吗?

“我看还是沈典史下去徵收,这些刁民,不缴就不是大明子民,到时候通通捉了!”

杨景山只能再用老办法。

(请记住 101 看书网超便捷,?????????s??.???隨时看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沈墨冷笑一声,豁然起身道:“徵收剿餉绝非易事,若要让下官去办此事,请县尊允我一事!”

“什么事,你说?”

“三班衙役,连同牢狱禁卒,在此事上,若有推諉搪塞、不听號令者,下官可当场將其撤职查办,无需另行请示!”

“沈典史,你要的权力未免过大了。”

刘福安表示了反对。

沈墨目光灼灼地看著杨景山,眼神坚定,这个要求必须满足。

终於,杨景山权衡片刻,最终拍板:“剿餉乃本县大事,当然要有人全力配合你,我答应你便是。”

隨即,杨景山冷下脸来,话锋一转:“不过,你若把此事办砸了,我可要治你的罪。”

沈墨沉著应道:“县尊儘管放心,若不能如期完成剿餉,下官甘当重罪。”

说完,沈墨便离开了屋子。

背后是刘福安冰冷的眼神,像是要看一齣好戏的神態。

......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两匹骏马一前一后从武安县城驶出。

沈墨在前,快班副班头陈虎在后,二人一路策马向西南方向疾行。

途中只在驛亭草草喝了口水,餵了餵马,未作片刻停歇。

直到日头西斜,沈墨方才望见安阳县的城墙轮廓。

陈虎疑惑道:“沈爷,咱们这不是去收剿餉吗?怎么来到安阳了?”

“是去收剿餉。”

“可安阳是府城啊,咱们是武安县的人,这手再长,也伸不到安阳的地界去收税吧?”

“把心放回肚子里,跟著我走便是。”

沈墨侧过头,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到了安阳,你去打听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