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1月 2號,天刚亮透,厂子里的广播还没响。

陈鑫已站在办公室门口,望著远处的老烟囱,心里正盘算著今天要开的会。

今天会议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產能,让厂子多赚点钱。

要让厂子真正跑起来,光靠现在的產能可不行。

完成了供销社的订单,后续就没余货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除此之外,新鞭炮也得抓紧搞。

过年本就是鞭炮的旺季,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心里把这两件事过了一遍,陈鑫才转身进了办公室,刚进门就看见煤炉里的煤烧得发红,火苗正轻轻舔著炉壁。

墙上的掛历也换了新的,印著“1980年 1月”,那红色的“1”字格外显眼。

陈鑫刚在炉边站定,门口就传来李叔的声音:“厂长,我来了。”

李叔揣著帐本,手里还攥著支铅笔。

陈鑫抬眼一看,笑著点头:“李叔坐,等王师傅他们来齐了,咱们再细说。”

李叔是老资歷,工人们都信他。

稳住李叔,今天这事就成了一半。

没一会儿,王师傅掀门进来,搓著手、哈著白气。

陈鑫目光落在王师傅身上。

这王师傅是厂里的技术骨干,要提高產能,少不得靠他带头。

张师傅紧跟著也进了屋,老镜滑到了鼻尖,手里还攥著个小本子。

他最懂鞭炮的用料配比,新鞭炮的配方,待会儿得跟他仔细敲定。

最后进来的是王大姐,手里端著算盘,脸色比平时亮堂了些。

刚站稳,王大姐就开口:“厂长,帐我理好了,你要的数都在这儿。”

陈鑫伸手接过帐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

发钱的事最忌出错,必须让王大姐算得明明白白。

等人都到齐了,几人便围著中间的木桌坐下。

刚坐定,煤炉里的煤就“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进炉灰里,没了踪影。

陈鑫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天叫大伙来,有两个目標。”

顿了顿,他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接著说:“一是提高產能,二是做款新鞭炮。”

他心里想著,先把目標亮出来,大伙心里也能有个底。

李叔最先接过话头:“提高產能是该提,可咋提?”

“机器就两台,工人就这些,眼下这条件,咋能多做?”

他抬头看向陈鑫时,眼里满是疑问。

陈鑫往前倾了倾身子。

“现在两台机器够用了,我们得从別的办法入手,我的想法是更改工资制度。”

“之前是大伙一起干活,领一样的钱,干多干少没区別,谁也没干劲。”

“现在改,就按『多劳多得』来,做得多,发的钱就多。”

王师傅一听,眼睛先亮了亮,跟著又皱起眉。

他说:“钱从哪儿来?工人肯定乐意干,就怕钱没著落,空欢喜一场。”

陈鑫点头应著:“现在也可以少发点,让大伙先见著现钱,把干劲提上来。”

他心里清楚,不能光画饼。

得给点实实在在的甜头,不然没人肯真使劲。

“剩下的先记著帐,等供销社的货款一到,先给大伙补发一个月工资。”

这话刚落,王大姐就赶紧拨弄起算盘,珠子“哗啦”响个不停。

算完后抬头说:“厂长,除去水电、原料这些必要开支,帐上能凑出七百多,够给每人先发二十块。”

陈鑫看著算盘上的数,心里悄悄鬆了口气。

“够了,二十块不算多,但总比一直拖著强。”

他转头看向李叔:“李叔,这事得你跟老工人说。”

李叔点头:“行,我去说,就说这是厂长的主意,以后產量上去了,工资还能再涨。”

他知道,工人都盼工资盼了仨月。

二十块虽少,也能让大伙先安点心。

王师傅这时拍了下大腿:“那年轻工人那边我去说!他们手脚快,脑子活。”

陈鑫嗯了一声。

年轻的就怕没奔头,只要有钱拿,有盼头,肯定能卯著劲多做。

张师傅这才推了推老镜,问:“那產能具体能提多少?”

陈鑫想了想,说:“现在两台机器一天能做六百个,爭取提到八百个,先试半个月。”

他心里有数,提两百个不算多,工人努努力就能做到,不会太吃力。

王大姐听了,又拨了拨算盘,確认后说:“按八百个算,料钱得再加一百五,帐上的钱够了。”

陈鑫点点头。

只要供销社的货款能按时到,这点钱不算啥,就怕出意外。

希望那个爱赖帐的牛犇守点信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