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战壕和掩体?”

“这也要列入和射击、队列一样重要的训练內容吗?”

“他们还有投弹训练?”

训练场外。

一行“老头”盯著训练场议论著。

多德眯著眼睛盯著正在训练的开拓军团的士兵,他看过了这支军队的训练条例。

確实很完善。

但有些方面他也很疑惑。

队列,射击,刺杀格斗。

这三项训练还能理解。

土工作业?

也就是挖掘战壕,掩体之类的事情。

需要和上面的三种训练科目同等重要?

虽然战壕很早就出现了。

无论东西方,都有挖掘壕沟围困对手的战例。

但是挖掘战壕这种事情,需要列为士兵的训练科目吗?

僱佣民夫就能办到的事情而已。

还有投弹。

现在各国虽然都有掷弹兵的兵种。

但都只是作为辅助兵。

现在的战爭依旧是线列步兵的体系。

以线列步兵,炮兵,衝击骑兵互相配合作战。

至於掷弹兵。

由於黑火药的爆炸威力比起后世的炸药威力实在是太小。

所以。

想要填充黑火药製造出有足够杀伤力的炸弹,炸弹的重量和体积都不可能太小。

在这种情况下。

人力能够投掷的炸弹。

装药量本来就不可能太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装药量,杀伤威力就小,装药量上去了,重量太大投掷距离又太近。

所以掷弹兵的实用性,一直都很受质疑。

使用的场景也有限。

但是...

多德拎著一枚训练弹。

结构倒是很简单。

就是一个大约是铸铁的圆筒形装药部,下面连著一条大约三十公分长的木柄。

根据刚刚给他们介绍的那位中国军官的介绍。

这种训练弹。

重量和实弹是一样的。

大约500克左右。

而使用木柄的原因大约是想要利用槓桿原理来增加投掷距离。

刚刚的训练中,他也看到了。

那些身体並不强壮的中国士兵。

可以轻鬆把这种投掷炸弹丟到四十米以上的距离。

要知道。

现在的掷弹兵们使用的投掷炸弹,重量至少1.5千克以上。

想要把这么重的炸弹投掷到四十米开外。

那必须得是身体条件非常出色的士兵才行。

所以。

在拿破崙战爭时期。

掷弹兵可都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壮汉。

多德可记得,当时法国军队里面的掷弹兵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