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上首的陈子壮沉默了片刻,沉声道:“寻找种这件事,不能轻易放弃。琼州虽然凶险,但事在人为。”
他看向陈定海,做出决断:“这样,你向海商分会的理事陈日新和国外部掌柜黎秋申请,从他们下属的国外部海贸船队里,挑选几个精干、可靠、熟悉琼州海路,最好能懂些黎语或者跟琼州土著有些交往的伙计。再结合你们国內部的人手,扮成收购土產药材或者檳榔的普通商人,秘密前往琼州。重点探访临高、儋州沿海一带以及靠近黎峒的地方,不惜重金,寻访可能存在的耐湿热种,不论多少,务必买到手。如果能找到有经验的老农,也一併重金聘请回来。同时,陆路的打探也不要放鬆,闽西、粤北的山区,凡是有產传闻的地方,继续派人仔细查访。这件事,由你总负责,务必谨慎,寧可慢一些,也不要出错。”
“是!老爷!”陈定海精神一振,抱拳领命。
与寻找种的艰难过程形成鲜明对比,沙贝村北边河滩旁的桑树育苗圃里,则是一派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
被商会重金请来的几位老农精心伺候著这些来自湖州和粤北山区的桑树种子。这些种子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岭南温暖的秋日和充足水分的滋养下,顽强地顶开了覆盖在上面的薄薄土层,探出了一片片嫩绿欲滴、看似娇弱却充满生命力的幼苗。
陈子壮在陈善长和几位老农的陪同下,亲自来到苗圃查看情况。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那些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的嫩苗。湖州桑苗的叶子似乎要宽一些,而粤北桑苗则显得更为细长和坚韧。
“好,好啊!”陈子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用手指轻轻碰了碰一片柔嫩的桑叶,“能发出苗来,就是大功一件!”
他站起身,郑重地嘱咐那几位皮肤晒得黝黑的老农:“这些苗非常金贵,现在虽然小,但也马虎不得。防虫子、防鸟、防水涝,是头等大事。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施一些清淡的肥料;怎么间苗以保证壮苗生长,这些经验,要天天观察,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务必把育苗、移栽、抚育成林的每一步,都总结出一套適合我们沙贝村水土的办法来。这是百年大计,辛苦各位了!”
老农们连声答应:“东家放心!我们这几个老傢伙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些桑树娃娃照顾好!”
在广州府南海县一处清雅的別院园里,几株晚开的桂还残留著些许香气。
石桌旁边,坐著几位衣著光鲜的妇人,正是知府夫人王氏做东,邀请了几位交好的官员家眷小聚。
喝的是上好的龙井茶,点心也很精致,但女眷们聊著聊著,话题就不由自主地转到了时下流行的衣服料子上。
“王姐姐,您今天这身袄裙,顏色真衬您!料子看著也极好,是新到的苏州杭州那边的货吗?”通判夫人眼尖,笑著问道。
知府夫人王氏微微一笑,抬手轻轻抚了抚衣袖:“李妹妹好眼力。倒不是苏杭的,是西关那家『琼林衣坊』的成衣,用的是他们家自己生產的『琼林素雪布』。”
“哦?就是近来传闻很盛的那家吗?”另一位推官太太好奇地探过身子,“都说他家料子好,穿著舒服又体面,难道是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