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很多侠义公案小说,像是《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

相较之下,《狄公案》名气不显,但他也是读过的。

之前编辑部收到过不少侠义小说的白话版稿件。

让他大为头疼。

不少作者只是修改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句子,换几个龙套名字,故事內核几乎没变。

不就是抄袭么?

难道这小子也是?

郑爱民耐著性子,继续读下去。

第一个標题叫《蓝杉记》。

这倒是没见过。

故事发生在湖州,狄仁杰被武曌封为黜陟使代巡江南。

在一处名为刘家庄的地方,遇到了渔民发现尸体案。

狄仁杰通过现场环境与尸体状態判断死亡地点,再通过嫌疑人证词矛盾,判断出凶手。

郑爱民不停地点头,这个小故事谈不上多精妙,但逻辑扎实,洞察细致,更立住了狄仁杰足智多谋的人设。

接下来又发生了两个案子,分別是御碑巷掘尸案和坠崖案,这两个案子就要精妙许多。

环环相扣,暗藏玄机。

让郑爱民这个老编辑不禁讶异。

这是一个初中文凭写出来的东西?

特別是第三个案子,狄仁杰对“罗生门”敘事手法的运用巧妙!

多方矛盾证词与现场证据的对冲,构建出真相被层层遮蔽的迷雾场景。

被调戏的柔弱继母供词、被动杀子的慈父供词、“鬼魂”的诡异证词,在狄仁杰断案演绎法下,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抽丝剥茧般地推理出真相。

这让郑爱民想起,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

在看到推出凶手是其父亲的情节时,他激动地直拍大腿。

正当他继续看下去之时,发现稿纸已经见了底。

这就没了?

郑爱民砸吧著嘴,不禁有些惋惜,他看得出这三个案子看似独立,可环环相扣,草蛇灰线。

后面的故事肯定极为精彩。

他继续翻到后面的大纲,后面內容不多,只要提到接下的几个案子的名称。

有纳兰提蜜与青楼请帖案、慈父之死案、管家身份案和最终的標题名——蓝杉记案!

郑爱民心里痒痒,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接下来的內容。

他呷了一口茶,平復了激动的心情。

这故事的精彩程度完全达到了长篇连载板块的录用標准,甚至比正在连载的《王府怪影》更优秀。

根据大纲上看,四五万字的小说,塞进了七八个环环相扣的案子,既不臃肿,节奏明快。

完全不像一个不到20岁的小年轻的作品。

听说还是个刚回城的知青,有这种水平?

如果真是他写的,可谓才华横溢,天纵奇才。

会不会有人代笔?这让郑爱民不禁產生一丝怀疑。

他摇摇头,毕竟这是他的揣测。

无论如何这是一篇无可厚非的佳作。

他拿起稿子,往总编办公室衝去。

“咚咚咚!”

总编顾行知抬头一瞧,说道:“小郑啊!有事么?”

“顾总编,我这有份好稿子,请您过目。”郑爱民双手把稿纸递了过去。

“这次可別让我失望了啊!”总编顾行知笑著拿起老镜,往耳朵上一戴,打量起稿子。

半个小时过去了,总编顾行知面无表情。

郑爱民心中不免忐忑。

“砰!”

总编顾行知拍桌子的声音,嚇了郑爱民一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