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是硅谷传奇的基石,持续激励著或者说误导著后来的年轻人。

这些成功案例是如此耀眼,以至於輟学本身都被浪漫化,成为了一种敢於冒险、打破常规、专注於宏大愿景的象徵。

这种敘事本身就是硅谷文化的一部分。

贾韦德忍不住笑出声,摇摇头,恰好绿灯亮了,他踩下油门:

“超越盖茨?wow...西蒙,你的野心...我得消化消化。”

他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但心里那份对youtube潜力的认知,確实被弟弟的疯狂宣言搅动得更加强烈了。

也许,此时確实已经到了网际网路寒冬黎明前的最后黑暗?

车子驶入sfo机场的停车场,寻找车位。

窗外是熙熙攘攘的节日人潮,而兄弟俩的思绪,一个仍在音乐与科技的十字路口徘徊,另一个则在回忆过去创业的艰辛与弟弟描绘的未来图景间摇摆。

旧金山国际机场(sfo)的出发层人头攒动,洋溢著节日的喧囂与匆忙。

西蒙和贾韦德拖著简单的行李,径直走向头等舱旅客专用的优先安检通道。

旁边普通通道的队伍蜿蜒曲折,旅客们脸上写满了等待的焦躁。

与相对宽鬆的优先通道相比,整个安检区域的氛围都透著一股紧绷感。

穿著tsa制服的工作人员神情严肃,手持金属探测器一丝不苟地工作著。

所有旅客,无论舱位,都必须脱鞋並將鞋子放入托盘通过x光机,据说是因为之前曾有人在鞋底藏了炸弹。

开包检查的柜檯前,被隨机抽检的旅客比例似乎也高得不同寻常。

西蒙的目光被一个醒目的標语牌吸引:“禁止就安全问题开玩笑,零容忍。”

他困惑地皱起眉,低声问贾韦德:“那標语什么意思?开个玩笑能怎么样?”

贾韦德同样压低声音,嘴角却带著一丝无奈的笑意:“意思是,如果你在这里哪怕只是开玩笑地提到了『炸弹』或者『武器』之类的词,他们会非常、非常认真地请你进去喝咖啡——可能就不是赶飞机而是赶去局子里了。9/11之后,一切都变了。”

9/11袭击確实给美国乃至世界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很多美国人心中,这甚至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攻击。

虽然对於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清楚地知道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大规模外部攻击。

然而,9/11袭击在感受和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这导致了一种独特的“第一次”的情感认知,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或歷史知识薄弱的人群中。

珍珠港位於夏威夷,在1941年时是一个领土(territory),而不是一个州(state)。

事实上直到1959年,夏威夷才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

因此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地图上,觉得它並不那么本土,更像是海外领地遭到攻击。

而9/11的发生地是纽约的曼哈顿金融中心世贸大厦和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军事中枢五角大楼。

这两个地方是无可爭议的美国本土核心。

飞机撞击的目標是美国经济、军事和权力的最直接象徵。

不过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分散的,各州標准本就不一,精英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更是有意识地將教育分为双轨制:一类是充满竞爭和压力的“精英教育”,另一类则是为普通家庭设计的“快乐教育”。

很多地区的公立教育质量十分堪忧,导致部分成年人歷史知识极其薄弱。

后来这帮歷史文盲也搞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街头採访答案,如:

『你觉得珍珠港在哪?』

『珍珠港在越南』(一脸自信)

『是吗?那谁炸了珍珠港?』

『甘迺迪!绝对的!』(斩钉截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