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几十年了,刘世廷知道怎么掩盖自己的情绪。

“田叔叔,我猜的。”

“不可能。”

“其实每年都有很多人押题押准了,我也不例外,再说了,我五月份给田晓梅的作文题目,那时候高考试卷还没出出来吧,难道高考命题组参考了我的命题思路?”

田建康的心臟使劲跳动了一下。

“那你又怎么知道今年的数学要超纲呢?”

“不是超纲,只是增加了一些新题型而已,其实这事不难猜,您看一下最近几年的高考出题规律就能发现,英语是不是越来越难?数学也越来越难,只不过今年一下增加的难度有点大而已。”

“我预测,明年的英语可能要增加作文,明年的数学难度可能要降低,以防步子迈的太大扯著蛋,但是肯定比去年难度大。”

田建康感觉要被刘世廷说服了。

闺女也说过,高考试题难度在逐渐加大。

可一想又不对,你出的二十道数学题也太精准了吧?闺女说虽然不是原题,但是类型很相似。

“数学你怎么说?”

“我可没猜到原题哈。”

“但类型很相似。”

“这有什么难的?多创造几个题型不就行了?”

“你为什么要告诉晓梅?”

“感谢她。”

“感谢她什么?”

“要是她不把我介绍给您,我们村的豆豉鱼也发展不起来。”

田建康哈哈笑了起来。

“好吧,我被你说服了。”,田建康立刻拿起电话,打了出去。

“老康,你还记得豆豉鱼的事吗?对对……”

田建康沟通完后,刘世廷激动了。

为了增加成功率,田建康让县供销社派人和刘世廷一起去省供销社。

有了县供销社出面,会给刘世廷省不少麻烦。

掛上电话后,田建康说道:“县供销社会带著文件和你一起去省里,估计问题就不大,而且到时候由县供销社实施收购,也不用你把货送到省里。”

经过田建康的解释,刘世廷才弄明白供销社体系的运行模式。

省级供销社下达收购指標,市级或者县级供销社完成收购,然后由省级供销社进行同意调配。

他们这次去省里,就是爭取把豆豉鱼罐头纳入省供销社的採购体系,收购任务下达给昌密县。

所以,县供销社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估计田建康也想让刘世廷和县供销社搞好关係,以利於將来的可持续性。

“田叔叔,谢谢。”

“不用谢我,为老百姓增收,也是我们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做好保密工作,毕竟目前政策不明朗。”

“明白,谢谢田叔叔。”

离开田家后,刘世廷直奔县供销社,和县供销社主任康丰收接上头。

康丰收又把採购科科长王建军介绍给了刘世廷。

王建军很年轻,只有三十多岁,但是长的膘肥体壮。

这个年代的人,很少有胖子,但是王建军就很胖,个子也高,目测至少有一米八,两百斤往上。

採购啊,这可是肥差。

刘世廷记得小时候,供销社去村里收购农產品的时候,村里都要管饭。

村民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供销社的採购员却能喝上酒吃上肉。

那时候,只要上面来了人,大队干部们都要陪著一起吃,刘世廷他们这帮小孩子就趴在窗户上,流著口水看。

別人吃著我看著,那种感觉不好受。

王建军双脚搭在办公桌上,一边抽著烟,一边斜著眼睛看著刘世廷。

“你就是田县长的侄子?”

刘世廷一看王建军的样子,大体就猜到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