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放心,我们不累的,而且大哥、大嫂给我们吃的好,吃得饱,每天还吃三餐,这几天我们都养胖了。”大丫道。

二丫、三丫跟著点头。

三个小丫头,每天任务也不轻啊,打猪草、挖野菜,甚至还主动去挖一些蚯蚓回来餵给小鸡小鸭。

就等著小鸡长大,等母鸡下蛋,给弟弟妹妹,还有两个小侄子补一补呢,而且她们也能吃一些极好吃的鸡蛋羹。

这几天爹也给她们吃了鸡蛋羹,虽然不多,但真是老好吃了。

也给了几个丫头极大动了,每天肚子能吃饱,就能碰碰跳跳的去割草挖虫。

陆景知招了招手,几个小的吃完了就蹬蹬蹬跑他面前来了。

“爷爷,我吃的好饱,你看我小肚子。”

大郎六岁的大儿子『大宝』掀起了衣摆,露出了圆滚滚的肚子,不过才刚刚养回来一点点,还能见到小排骨。

“乖孙子,日后咱们家饿著谁,也不能饿著我孙子。”

提起这个,陆景知又看向陆大郎。

“回头你拿点东西去大爷爷家,让他给几个孩子取个大名,过年的时候让他们都上族谱。”

陆大郎点头如捣蒜。

原本这几个孩子,瘦瘦弱弱的,都担心养不活,只取了个小名,没有大名。

小名就是乳名,大名则是真名,会入族谱。

长大了,別人唤名也会唤的,总不能二三十了还叫大宝。

就是陆大郎,外人也有不说叫他青川的,也就亲近熟悉的还叫他大郎。

对外人介绍自己,他肯定介绍『陆青川』。

几个小的如今眼看著补了回来,脸上也有了血色,身上也开始有肉了,不会轻易夭折,而且也大了,也该是时候取个大名上族谱。

但要上族谱就要去大伯家,陆景知给陆大郎说了几个名字,让陆大郎到时给大伯做参考。

等大家都吃好了,陆景知跟著陆大郎他们去了开荒的地方。

村长给他们划的开荒地在一处山坳里面,不是什么好地方,夏天来这里耕作,绝对要热死人。

开垦好的水田,大大小小,一共有三块,加起来大概有五亩,已经开始蓄水了。

陆景知满意点了点头,隨即抬手指了指一处地方。

“这里你们平出来,长宽大概三十步就好,地势做高一些,別被水淹了!还有,这山坳蓄水不容易,你们再出点力气,挖一个小池塘,等梅雨季节来了能蓄一些水。”

原主是干农活的好手,加上陆景知脑海中现代的种植知识,知道种植水稻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尤其是荒田,缺水得紧。

大名朝的农业並不发达,根本算不上精耕细作。

陆景知打算用育苗、插秧的办法,来提升水稻存活率,以此来增產。

此外,选种也有讲究,等时候到了,他会一一交代给陆大郎。

看了看两旁的山势,不是很陡峭,都是小山丘,若是能找到水源,这两旁的荒山完全能开垦成梯田种植。

若是水源充足,开垦出来的梯田绝对是良田。

山上应该有天然水潭,就算没有也可以人工挖掘几个水潭,下雨了就可以蓄水。

再查了查系统,嘿,不错,有水泥卖。

到时里层用水泥,外面用石子,不让人看出是水泥修的蓄水池。

到时候用竹子做水管,或者直接在系统购买水管,就能从山上水潭接水浇灌山间梯田。

而且有些地方,山坡上的土壤更肥沃,只要保证水源足够,產量可能比山下水田还要高。

此外,陆景知让他们平出来的地方,可以用来堆肥。

堆肥出来的有机肥,可比粪肥好多了,刚好用来养养地。

可惜,堆肥需要的时间长,不能赶在春耕之前养这些开荒出来的水田。

只能等栽种之后,等到水稻抽穗的时候肥一波,所以要准备不少。

五个大小伙,三个成年,13岁的陆四郎和12的陆五郎也是大孩子,在农家干活也不比成年人差多少。

五人开始用尖锄头开挖,侵蚀两旁的小山丘。

陆景知站在高处看了看,这个山坳不错,距离竹溪有些距离,即便是竹溪泛滥,水也到不了这里。

不过,就是水源不好解决,所以只能挖水池,以及筑坝,截留从山丘上流淌下来的雨水。

若是雨水丰沛,自然能养育一季水稻,確保產量。

若是雨水不丰,就需要人工帮著蓄水,把池子挖大挖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