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等到那个时候以死相逼,若那日老朱丝毫不退步,那后果,可想而知。

朱允熥闻言,心中一稟,老爷子终究还是问出来了,而且还是在这个当口,是什么用意朱允熥大概也能猜出来了,若是自己的回答让老爷子满意,那此次事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老爷子肯定会保住他,反之,也会保住,但方式可就不一样了,朱允熥说不定就得挨顿板子。

“皇爷爷,请恕孙儿直言。”朱允熥早就想到了这一天,心中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

“你说你说,今日就当是你我祖孙聊聊家常,没那么多规矩。”老朱淡淡说道。

“孙儿以前,也是想要等到了年纪,到时候封藩王,老老实实当一个逍遥王爷,因为一旦爭您这个位置,所要操劳的事情太多了,表面上看,大权在握,风光无限,可孙儿知道,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什么样的责任。”

“这副千钧重担,孙儿並不想挑,可隨著年龄增长,孙儿越发觉得我二哥並无人君之相,若是將大明江山传承到他手中,恐怕要坏事,孙儿也是思虑再三,才决定要爭一爭,起码不能让皇爷爷您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被毁坏。”朱允熥说著,正要接著开口,却被老爷子直接打断。

“你凭什么就认为允炆就一定担不起这个重担?他宽仁好学,至诚至孝,身上更是有標儿的影子,只要咱好好教导,未必不能迅速成长,进而执掌神器。”

朱允熥摇了摇头,说道:“皇爷爷,您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您认为宽仁真的有用吗?”

“若是做人做事,宽仁自然是好,可用在治国之上,宽仁难道不会坏事?”

“大明从您开国至今,不过二十余年,底蕴还远远不足,不仅需要武將能征善战,更要有文臣稳固朝堂,可若是我二哥登上太孙之位,您势必就要对朝堂上的淮西一脉进行一番清晰,为他铺平道路。”

“要杀多少人咱们暂且不说,但文强武弱,对於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王朝而言,却绝非什么好事。”

“您说我二哥身上有父王的影子,那也只是一点罢了,我父王虽仁善宽厚,但他胸有沟壑,手段更是高明无比,从他成为太子后这些年,不仅组建了属於自己的班底,还能令文武百官都服气,在皇子当中威望更是深入人心,朝中大臣受过他恩惠的不计其数,这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我父王仁善宽厚而已?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皇爷爷您一直当这个恶人的功劳。”

“无论是城府,威望,手段,朱允炆根本无法与父王相提並论,而且皇爷爷您难道没有发现,我这位二哥实际上並没有什么主见,一点点事就要与吕王妃商討,或者向黄子澄,齐泰他们请教,一个没有自己主见想法的君主,会是什么样?”

“孙儿虽也不算什么,但至少比他要强吧,至少孙儿知晓,一个真正的君主,首先就要学会知人善用,当皇帝的可以不知兵,也可以才学不高,但一定要知人,就像皇爷爷您,不就是最能知人的典型么?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才能。”

“更何况皇孙即位,本就难以服眾,朱允炆连先太子嫡子都不算,你让九大塞王的王叔们如何服气?您在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乱来,可若是您不在了,朝廷中枢发出的政令,您认为以那些王叔的性子,会遵守吗?”

一番话说完,老朱顿时陷入了沉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