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探索废弃气象站
倒计时:1天。
清晨的天光被厚重的铅灰色云层死死压住,空气里瀰漫著暴雨过后的土腥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铁锈般的金属气息。
顾城快速咽下最后一口高热量能量棒,灌了半瓶功能饮料,眼神锐利如鹰。
他穿上那套防刺服,检查了腰间的开山刀和插在腿袋里的强光手电,將现代弩放到副驾驶座位上,最后戴上了带有防雾面罩的全盔式摩托车头盔。
“就是今天了。”他深吸一口气,发动了那辆suv。
车厢和车顶行李架被塞得严严实实,除了此行必需的探索装备和部分关键建材,最重要的,是那台大功率静音汽油发电机、几块作为“探路”用的摺叠太阳能板、沉重的焊接设备以及几块厚实的、预先量好尺寸並打好安装孔的合金钢板——这是他应对气象站缺失大门的“plana”。
引擎低沉轰鸣,suv碾过泥泞湿滑的土路,向著记忆坐標中的那座孤岛驶去。
导航信號时断时续,屏幕上代表车辆的箭头在一片代表无信號的灰色区域边缘艰难挪动。
他並没有一次性將所有物资运来,並非仅仅因为suv的装载量限制,更源於心底那丝挥之不去的疑虑:
预知画面里,那座被妖异荆棘与藤蔓疯狂缠绕、却依旧倔强屹立的废弃气象站,像一座绝望之海中的灯塔。
画面是静止的,它展示了建筑的坚韧,却没有结局。
顾城反覆拷问自己:如果那些藤蔓荆棘如同预知中那样,永不放弃地包围、挤压、攻击气象站,而自己又无法彻底根除它们,那气象站是否將成为一个华丽的坟墓?自己会不会被困死其中,眼睁睁看著物资耗尽?
预知中城镇街道的破败景象同样触目惊心,但那里至少空间开阔,有更多迂迴和藏匿的可能,也有潜在的、未被发现的资源点。
气象站看似坚固,却也意味著孤立无援和单一出口的巨大风险。
“赌一把!”顾城猛地一打方向盘,suv衝过一段被山洪衝垮的浅沟,车身剧烈顛簸。
“城镇的『未知』太多了,人多眼杂,秩序崩溃后的掠夺者比变异植物更狡诈阴险。气象站的『已知』风险,至少可控!”他想起仓库里那些堆积如山的物资,一旦暴露,足以让任何倖存者疯狂。
人性经不起考验,他不想再被人因嫉妒而嫉恨。
有智慧、有组织的同类,在末世初期往往是最致命的掠食者。
思绪翻涌间,suv已抵达了官方封锁线的残骸——几道崭新铁丝网和歪倒在泥水里的“危险!禁止入內!”警示牌。
顾城下车,双手戴著厚实的防割手套,轻鬆地將临时赶工、並不牢固的障碍物挪开。
重新上车,他驾驶著钢铁座驾,义无反顾地驶入了这片似乎被文明遗忘的禁地。
绕过最后一个山坳,那座记忆中的建筑,如同蛰伏的巨兽,赫然撞入眼帘!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相对平坦的山间台地上,背后是更陡峭的山峰。
主体建筑约三层楼高,由异常厚实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表面覆盖的米黄色涂层早已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灰黑色的、布满雨痕和细微裂纹的本体。
一个圆球状的、曾经用於气象探测的白色穹顶(如今已发黄开裂)像肿瘤般附著在屋顶。
整栋建筑只有正面一个入口——一个黑洞洞的、约两米高、一米五宽的矩形门洞,如同巨兽缺失了门牙的大嘴,透著一股荒凉与不祥。
並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手掌大小的通风口。
气象站外面还有一圈有些残破的围墙。
四周异常安静,预知中那恐怖的荆棘藤蔓尚未出现,只有一些稀疏的、形態略显怪异的灌木和杂草在风中摇曳。
眼前的景象,与他预知画面中的“骨架”几乎完全一致——除了那尚未覆盖其上的“血肉”。
suv在距离气象站约五十米处停下。
顾城没有立刻下车,而是熄火,摇下车窗,凝神静听。只有风声,虫鸣(声音有些尖锐刺耳),以及自己沉稳的心跳。
他拿起高倍望远镜,仔细扫描气象站的外墙、屋顶、每一个窗口。
墙体確实厚实,目测超过半米,裂缝虽有,但都是细小的表面龟裂,没有发现明显的结构性断裂。
屋顶的混凝土平台看起来也还算完整。
“就是它了!”一股决绝的信念涌上心头。
他將suv掉头,车尾对著气象站入口方向停稳——这是预定的撤退路线。
下车,锁门,动作迅捷而无声。
开山刀並未出鞘,而是固定在背后的快拔刀鞘內,右手握著一支加装了强光爆闪灯头的战术手电,左手则稳稳端著一把上了膛的强力复合弩,冰冷的弩箭箭头在昏暗光线下泛著幽蓝(淬毒)。
头盔上的头灯打开,一道雪亮的光柱刺破门洞內的黑暗。
一步踏入,浓重的灰尘混合著霉菌、小动物粪便和某种难以形容的、类似陈旧金属锈蚀的味道扑面而来,即使隔著面罩也清晰可闻。
光线从破损的高窗和屋顶裂缝中艰难地透入,形成一道道悬浮著无数尘埃微粒的惨白光柱,反而让未被照亮的地方显得更加深邃幽暗。
头盔上的强光头灯如同利剑,瞬间撕裂了眼前的混沌。
一层-设备大厅(主厅):
空间极为宽敞,挑高近五米,面积约有两百平米。
地面是厚实的水泥,覆盖著厚厚的灰尘和碎石瓦砾。
巨大的、锈跡斑斑的金属基座和支架散落各处,那是曾经支撑大型气象雷达或探测设备的骨架,如今只剩下扭曲的钢铁残骸,如同史前巨兽的化石。
几台覆满灰尘、外壳破损的旧式仪器柜歪倒在地,露出里面早已腐朽的电路板和缠绕的线缆。
墙壁上掛著残缺的、字跡模糊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牌。
几根粗壮的承重柱支撑著天板,柱体表面也有剥落,但看起来依然坚固。
角落里有通往地下(可能是设备间或储藏室)和上层(观测平台/生活区)的楼梯入口,黑洞洞的,楼梯是坚固的混凝土结构。
地面有不少碎石和翘起的地板,部分区域有老化的水磨石面层,需要清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