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揣著那本旧书,和满腹心思回到杨柳巷时,李婶正依著他的吩咐,准备提前收摊。桶里还剩小半桶豆,几个没买到的老街坊围著她,七嘴八舌地抱怨。

“李婆子,咋就没了呢?俺特意跑来的!”

“就是啊,这才啥时辰?”

李婶一边赔笑解释井水不够,一边眼巴巴望著巷口,看见林凡回来,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赶紧挤过来。

“东家,您可算回来了!”

林凡点点头,扫了一眼那点存货,又看看不肯散去的街坊,心里飞快盘算。

三叔公的阴招不会停,光守著这点小生意,永远被动挨打。

得变个法子,把名声彻底打出去,让这“凉井豆”变成一块別人不敢轻易来碰的招牌。

他目光落在手里那本《山河誌异》上,忽然灵光一闪。

“李婶,剩下的豆,不卖了。”

“啊?”李婶愣住。

“找几个乾净食盒,装起来。”林凡语速快而清晰。

“您再跑一趟腿,去买些上好的精细米粉、时鲜果子和蜜饯回来,钱从我这儿出。”

李婶完全懵了:“东家,这,这是要干啥?”

“送礼。”林凡眼里闪著光,“送给该送的人。”

他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临州府那些有头有脸又或许能说上话的人物名单,致仕的老翰林、书院的山长、甚至府衙里几位素有名声的师爷。

东西不贵,就是个稀奇吃食,搭上“凉井”“清热解暑”的名头,再让李婶嘴甜些,只说是自家新琢磨的玩意儿,请诸位老爷夫人尝个鲜,绝口不提买卖和麻烦。

这叫“润物细无声”。

李婶听得云里雾里,但见林凡说得篤定,只好揣著钱去了。

林凡也没閒著,他找来纸笔,凭著原身那点可怜的记忆和自己现代人的理解。

绞尽脑汁写了几段半文不白的推介词,重点突出那口老井水的稀罕,和豆的清爽特质,准备让李婶送东西时当说辞。

等李婶採买回来,林凡亲自动手,將豆细心分装进食盒,配上新买的米粉、果子,摆弄得儘量精致好看。又反覆叮嘱李婶该去哪几家,该怎么说。

李婶提著沉甸甸的食盒,忐忑不安地走了。

林凡看著她背影,吐了口气。这是一步閒棋,能不能成,看天意。

他转身收拾铺子,心里却像揣著只兔子,七上八下。三叔公那边,安静得有点反常,反而更让人心慌。

一下午无事发生。

傍晚,林凡正准备关门,却见白天那位陈文渊老先生,又出现在了巷口,踱著步子,似乎在犹豫什么。

林凡主动迎上去:“陈老先生?”

陈文渊见到他,停下脚步,脸上竟带著几分奇异的神采,不再是午间的愁苦落魄。他拱了拱手:“林小友,你那豆,老夫尝了。”

林凡心里一动:“味道尚可?”

“何止尚可!”

陈文渊语气有些激动:“清爽甘润,入口即化,暑气顿消!更难得的是,食后腹中舒畅,毫无滯胀之感!老夫,老夫多年前曾在京中贵人府邸尝过类似点心,亦不如也!”

林凡没想到这老先生评价如此之高,忙谦逊道:“老先生过奖了,不过是仗著井水好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